知识库 > 全身 > 空腹低血糖 > 饮食

空腹低血糖饮食

空腹低血糖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药&rdqu...

病请描述:①本药可用于哪些疾病?       本药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锻炼控制血糖无效的2型糖尿病,可单用,也可与磺酰脲类药或胰岛素联用。②如何使用这个药品?口服。(1)本药普通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片)和缓释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应随餐服用。(2)缓释制剂须整片(粒)吞服,不得碾碎或咀嚼后服用。(3)缓慢可增加本药的剂量可提高胃肠道耐受性。常见用量:       本药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患者状况,逐渐增加剂量。推荐剂量如下(具体用量须遵医嘱):(1)普通片(以500mg/片为例):通常本品(盐酸二甲双胍片)的起始剂量为一次500mg,每日二次;或一次850mg,每日一次;随餐服用。可每周增加500mg,或每2周增加850mg,逐渐加至每日2000mg,分次服用。(2)缓释片(以500mg/片为例):通常起始剂量为500mg,每日一次,随晚餐服用。根据血糖水平,每周剂量增加500mg,最大剂量至2000mg,每日一次,随晚餐服用。如果用至2000mg,每日一次,血糖仍没控制满意,可以考虑改用一次1000mg,2次/日试验性治疗。③服用本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1)1.用药期间饮酒可能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请您避免突然或长期过量饮酒。(2)建议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肾功能(至少每年监测1次)。(3)二甲双胍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维生素B12和钙摄入或吸收不足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建议这类病人在用药期间每隔2-3年检查一次血清维生素B12。(4)为更好地控制血糖,用药期间建议您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开始用药和调整剂量期间请检查空腹血糖,以确定治疗效果和最小有效剂量。此后,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请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或者按照以下方法监测:² 在剂量调整期间每天检测1-2次。² 达到稳定剂量和目标血糖后,您可能只需要一周检测几次,通常可在清晨或餐前测。² 如果您正在生病、需要长时间开车或坐车、饮食和运动习惯发生了改变,您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5)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进行放射检查(如静脉泌尿系统造影、静脉胆道造影、血管造影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检查)需提前告知医生日常服用二甲双胍。肾功能正常的病人请在检查前至检查结束后48小时内停用二甲双胍,肾功能异常者请在检查前48小时停用二甲双胍,待肾功能恢复后才能继续用药。(6)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无排卵的绝经前妇女出现排卵,进而导致意外怀孕。请根据需要采取避孕措施。(7)树脂类胆汁酸螯合药(如考来烯胺、猪去氧胆酸)可能减少二甲双胍的吸收,降低疗效。如需合用,请间隔至少2小时使用并监测血糖水平。④本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刚开始用药时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差等,继续用药可自行缓解。⑤特殊人群可以服用本品吗?(1)儿童       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本药。儿童的剂量信息参见说明书“用法与用量”项。(2)老人² 老人使用本药更易发生低血糖。² 老人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并根据肾功能调整本药的剂量。²  65岁以上老人慎用本药。(3)妊娠期妇女 妊娠期妇女使用本药的数据有限,导致重大出生缺陷或自然流产的风险尚不明确。不推荐妊娠期妇女或计划妊娠的妇女使用本药。(4)哺乳期妇女       本药可随人类乳汁排泄,不推荐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哺乳。⑥如何保存该药品?       请在遮光、阴凉处,密封保存。 

微医科普君 2024-10-28阅读量1788

血糖高:90%人调整这些错误...

病请描述:     血糖发生“过山车”式的波动会对我们的胰岛细胞造成损伤,使得自身对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丧失,进而引发一系列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在出现血糖频繁剧烈波动的患者当中,大多数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希望患者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 饮食不当      饮食与血糖息息相关,血糖出现剧烈波动,首先要考虑的就应该是患者的饮食是否出现了问题。一日三餐不规律、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狼吞虎咽、大鱼大肉、空腹喝酒等都会使得血糖波动大。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饮食方面应注意每天摄入的热量总量,控制而不是拒绝油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由于饮食不当导致血糖管理出现问题的患者,最好能找专业的营养师进行咨询。 运动不当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当然需要适量的运动。但如何运动、运动量多大合适,也是糖友们值得关注的问题。要知道,保持适度运动能加快肌糖原分解,增加肌肉和外周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帮助我们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但如果暴饮暴食,再加上运动量偏低,就会让我们的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而做剧烈运动以及高强度运动可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会加大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运动管理师的建议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避免因为运动不当导致的血糖波动过大。 情绪失控     除了饮食和运动因素之外,情绪因素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出现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情绪波动过大或大喜大悲等会过度兴奋交感神经,刺激糖原分解和促进糖异生,从而使得血糖升高。而精神高度紧绷、过度焦虑、抑郁等会降低血糖。     与饮食和运动比起来,医生在患者的情绪方面能给予的帮助相对较少,患者更需要的是自我调节,或者寻求亲人朋友的帮助。 用药不当     因为用药不规范导致的血糖波动,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患者盲目听信糖尿病药物伤肾、成瘾等传言,一旦血糖稍微平稳一些就私下减少用药,结果就导致血糖突然失控。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按照医嘱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是十分重要的。感觉自己身体或病情出现变化可能需要更改用药方案的,也要到医院找医生进行咨询,由医生决定是否更改用药方案,切勿擅自更改用药剂量、忘服或漏服、服药次数太频繁等。 作息不规律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而我们的日常作息也对内分泌有着直接影响。熬夜、睡眠时间太长或不足可造成血糖升高;生活无规律可言、过度疲惫不堪等可造成低血糖。养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尽量减少或避免熬夜,对我们平稳血糖曲线也有着显著作用。 女性生理期     血糖容易受到体内激素的影响。女性糖尿病患者在经期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血糖出现较大的波动。而且部分女性患者在经期还可能出现易怒、烦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加剧血糖波动的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女性朋友首先应摸清自己的情况。可以在自己的血糖记录本上标明月经周期,适当增加血糖的监测,找到自己经期血糖波动的规律。找出变化规律后进行饮食或药物上的调整。此外,饮食上应注意少吃多餐、规律进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减轻情绪急躁。保持合适的活动量不仅能帮助维持血糖稳定、还能减少经前期综合征和经期的各种不适感觉,维持情绪轻松稳定。 除了上述这些问题之外,还有一些药物也可能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尽量咨询一下专业的糖尿病医生,明确自己是否能够使用,或使用时应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总之,糖尿病患者都应尽量关注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就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尽量将血糖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俞一飞 2024-05-27阅读量1213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有何区别?...

病请描述:    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同属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目前已有充分临床证据提示其在降低血糖、治疗心力衰竭(HF)、保护心肾方面具有显著获益。 降糖机制: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促进葡葡糖的排泄,有效降低任何阶段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水平。心肾获益: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可减少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龄、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肥胖)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尤其是降低心力衰竭(HF)住院风险,延缓伴T2DM的慢性肾脏病(CKD)进展。 01    适用人群及用量 达格列净 成人T2DM患者:推荐起始剂量5 mg/d;对于需要加强血糖控制且能耐受的患者,可增加至10 mg/d。每日一次,晨服,不受进食限制。成人HF患者、成人CKD患者:推荐起始剂量10 mg/d。每日一次,晨服,不受进食限制。 恩格列净 成人T2DM患者:推荐剂量10 mg/d;对于需要加强血糖控制且能耐受的患者,可增加至25 mg/d。症状性慢性HF成人患者:推荐起始剂量10 mg/d。每日一次,空腹或进食后服药均可。 02    肾功能不全时的剂量调整       关于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在肾功能不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时的剂量调整,《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求如下。 达格列净 45≤eGFR<60:不需要调整。30≤eGFR<45:通常不需要调整,但某些版本的说明书不建议达格列净用于eGFR<45 ml/(min·1.73 m2)的成人T2DM患者以改善血糖控制,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说明书和患者个体化情况综合考虑。eGFR<30:eCFR<25 ml/(min·1.73 m2)时不推荐起始使用,但如果患者正在使用本品,可继续使用。 恩格列净 45≤eGFR<60:不需要调整。30≤eGFR<45:建议剂量限制≤10 mg/d。说明书不建议恩格列净用于eGFR<45 ml/(min·1.73 m2)的成人T2DM患者以改善血糖控制,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说明书和患者个体化情况综合考虑。eGFR<30:不推荐使用。 注意     关于恩格列净在不同肾功能分期中的使用,《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的推荐与上述有所差异,eGFR在20~59 ml/(min·1.73 m2)时不需要调整剂量;eGFR<20 ml/(min·1.73 m2)时不建议使用。 03    肝功能不全时的剂量调整 轻度、中度肝功能不全时,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的剂量均不需要调整。 重度肝功能不全时,不推荐使用恩格列净;尚未在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研究达格列净的安全性和疗效,因此该人群使用达格列净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应进行个体化评估。 04    T1DM患者能用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吗?     不推荐!     接受SGLT2i治疗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风险显著增加。现有的SGLT2i大型临床研究入选的糖尿病患者主要是T2DM,其中大部分研究排除了T1DM患者。     虽然有临床研究证据提示SGLT2i联合胰岛素治疗T1DM患者有降血糖及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作用,如DEPICT-1研究、DEPICT-2研究、EASE-1研究,但这些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证据力度不足以确定治疗的获益和风险。     因此,目前不建议将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用于T1DM患者。 05    用药注意事项 警惕低血压      恩格列净会导致血管内容量收缩,开始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症状性低血压,特别是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老年人、收缩压低和使用利尿剂的患者。     使用恩格列净前应评估患者容量收缩,如有必要,应纠正容量状态;治疗开始后,应定期监测低血压的迹象和症状,在预计会出现容量收缩时加强监测频次。 避免发生低血糖      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单药治疗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与二甲双胍、DPP-4i、噻唑烷二酮类等降糖药联用时,低血糖发生风险也没有明显增加;但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用时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     建议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时,注意调整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防治酮症酸中毒      在开始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治疗前,需要考虑患者病史中可能导致DKA的因素,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胰岛素缺乏、热量限制和酗酒等。     为降低用药期间DKA的发生风险,建议在择期手术、剧烈体力活动前停药,同时注意停药后的后续效应;避免停用胰岛素或过度减量;对于紧急手术或应激状态的患者,需要立即停药;服药期间避免过多饮酒及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防治泌尿生殖道感染      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可增加尿路及生殖道感染风险。建议使用前询问病史,半年内反复发生泌尿生殖感染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感染并需要抗感染治疗时建议暂停SGLT2i。感染治愈后,可继续使用。     同时,用药患者应注意个人外阴部卫生,适量饮水,保持小便通畅,减少感染的发生。 06    储存方式      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均需要密闭、室温保存,推荐20~25°C;允许在15~30°C 之间波动。

俞一飞 2024-05-27阅读量7966

肥胖会导致高血糖?-龚海红

病请描述:肥胖会导致高血糖? 小明,男,10岁,身高145cm,体重65kg,BMI(身体质量指数)达到30.8,远超同龄儿童正常标准,属于肥胖范畴。近半年来,小明家长发现孩子食欲旺盛,体重迅速增加,同时出现多饮、多尿、疲劳等症状。家长带小明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小明存在高血糖的情况。 首先,肥胖导致高血糖的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胰岛素抵抗:肥胖状态下,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其代谢产物可以影响胰岛细胞功能,同时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产生胰岛素抵抗。这意味着尽管体内产生了胰岛素,但其作用效果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2. 脂肪影响:肥胖者体内囤积过多的脂肪,可能使肝功能下降,无法存储较多的肝糖原。这会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3. 合并疾病影响:肥胖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等疾病。这些疾病可以加重糖代谢异常的情况,使血糖更容易升高。 4.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肥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这是因为胰岛素抵抗程度有一定限度,当胰岛素抵抗达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分泌的能力会受限,无法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5. 新陈代谢慢:肥胖者通常活动较少,新陈代谢较慢,这会影响体内能量的消耗和血糖的代谢,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肥胖导致的高血糖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疗法: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简单糖类的摄入。 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豆制品等。 采用低升糖指数(GI)的饮食模式,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2. 运动疗法: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一定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适当配合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3. 药物治疗: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等,这些药物能够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并在指定时间点注射。 4. 体重管理: 肥胖是高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减轻体重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逐步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水平。 5. 血糖监测: 定期使用血糖仪测量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并记录结果以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6. 生活方式干预: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坚持执行。同时,定期随访和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

生长发育 2024-05-08阅读量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