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溃疡 > 预防

溃疡预防

溃疡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婴幼儿血管瘤:家长最关心的问...

病请描述:        作为皮肤科医生,我深知家长在面对婴幼儿血管瘤时的焦虑与困惑。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4%-12%,但许多家长因认知不足而延误治疗。本文将结合临床经验与最新研究,解答家长的核心疑虑,并提供科学的应对策略。             一、血管瘤是什么?哪些类型需警惕?         血管瘤是胚胎期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和软组织,分为婴儿血管瘤和先天性血管畸形两大类。           婴儿血管瘤(IH):出生后数周出现,快速增殖后逐渐消退,但部分可能遗留瘢痕或功能损伤。           血管畸形:如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等,通常不自行消退,需长期管理。           需警惕的类型:           1. 生长于敏感部位(如眼周、气道、肝脏),可能影响视力、呼吸或器官功能。           2. 快速增长或伴随溃疡的瘤体,易感染或出血。             二、家长常见误区与科学纠正         误区1:“血管瘤会自行消退,不用治疗”         仅部分表浅血管瘤(如草莓状血管瘤)可能消退,但深部或混合型血管瘤几乎不会自愈,拖延治疗可能引发瘢痕、组织萎缩等问题。             误区2:“孩子太小,等长大再治”         血管瘤在出生后3-10个月进入快速增殖期,早期干预(如满月后)可抑制瘤体扩大,减少并发症风险。             误区3:“手术切除最彻底”         手术可能残留病变组织且易留疤,仅适用于特定病例。           三、科学应对策略:早发现、早干预、规范治疗         1. 定期监测与评估            - 记录瘤体大小、颜色变化,每月拍照对比。              - 若位于眼、鼻、会阴等部位,或短期内迅速增大,需立即就医。             2. 规范化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普萘洛尔(一线用药)、糖皮质激素,需严格遵医嘱监测副作用。              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血管瘤,可减少瘢痕形成。              介入治疗:针对内脏或深部血管瘤,通过栓塞控制血流。             3. 心理支持与长期随访              - 显眼部位的血管瘤可能影响孩子心理,需关注其社交情绪,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 即使瘤体消退,也需定期复查至学龄前,防止复发或残留病变。             四、家长最关心的5个问题速答         1. Q:血管瘤会遗传吗?            A:无明确遗传性,但10%患儿有家族史。             2. Q:孕期如何预防血管瘤?            A:尚无明确预防手段,但避免孕期感染和激素紊乱可能降低风险。             3. Q:血管瘤破溃怎么办?            A:立即压迫止血,消毒后就医,避免感染。             4. Q:治疗后会留疤吗?            A: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瘢痕风险,深部病变可能需联合治疗。             5. Q:治疗费用高吗?            A:根据类型和方案差异较大,医保可覆盖部分项目。             血管瘤虽多为良性,但科学管理是关键。家长需摒弃“等待自愈”的侥幸心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学护航下健康成长!

邓娟 2025-04-01阅读量1189

色素痣是什么?商丘市第五人民...

病请描述:        色素痣,俗称“黑痣”或“痣”,是皮肤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几乎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几颗色素痣,它们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形状、大小和颜色也各不相同。虽然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但了解它的成因、类型以及何时需要治疗,对皮肤健康至关重要。今天,我们邀请到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邓娟,为大家详细讲解色素痣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的。黑色素细胞负责产生黑色素,这种色素决定了我们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当这些细胞在某一区域过度集中时,就会形成色素痣。邓娟主任指出,色素痣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先天性色素痣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而后天性色素痣则可能在儿童期、青春期或成年期逐渐形成。           色素痣的类型:         根据色素痣的形态和特点,邓娟主任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 交界痣:通常出现在皮肤表层,颜色较深,表面平滑,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 复合痣:介于交界痣和皮内痣之间,颜色较深,可能略微隆起。         3. 皮内痣:常见于成年人,颜色较浅,通常隆起于皮肤表面,质地柔软。         4. 蓝痣:颜色呈蓝色或灰蓝色,通常出现在手背、脚背或面部。         5. 先天性巨痣:面积较大,可能覆盖身体某一区域,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           色素痣会恶变吗?         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邓娟主任解释道,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然而,少数色素痣可能会发生恶变,发展为黑色素瘤,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癌。因此,定期观察色素痣的变化非常重要。           邓娟主任提醒,如果发现色素痣出现以下变化,应及时就医:         1.颜色不均匀,出现多种颜色混合。         2.边缘不规则,模糊不清。         3.直径超过6毫米。         4.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隆起。         5. 出现瘙痒、疼痛、出血或溃疡。           色素痣的治疗方法:         对于影响美观或存在恶变风险的色素痣,邓娟主任建议通过专业医疗手段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手术切除:适用于较大的色素痣或怀疑有恶变风险的痣。手术可以彻底去除痣组织,并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2. 激光治疗:适用于较小的色素痣,通过激光能量破坏痣细胞,创伤小、恢复快。         3. 冷冻治疗:利用液氮冷冻技术去除色素痣,适用于浅表性痣。           邓娟主任强调,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引发感染或留下疤痕。           如何预防色素痣恶变?         虽然色素痣的形成与遗传、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但邓娟主任指出,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恶变风险:         1. 防晒:紫外线是导致色素痣恶变的重要因素。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2.避免摩擦:对于位于易摩擦部位(如手掌、脚底)的色素痣,应尽量减少刺激。         3. 定期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皮肤检查,尤其是多痣人群或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           作为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的资深专家,邓娟主任在色素痣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提醒广大市民,色素痣虽然常见,但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发现色素痣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邓娟皮肤科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邓娟主任及其团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色素痣是皮肤健康的一部分,了解它的特点、关注它的变化,是保护皮肤健康的重要一步。如果您对色素痣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专业帮助,欢迎前往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咨询邓娟主任。让我们共同守护皮肤健康,远离疾病困扰!

邓娟 2025-02-20阅读量1266

香港演员因食管癌离世,此病为...

病请描述:上个月,据香港媒体报道,武打演员徐少强因食管癌去世,享年73岁。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发言人田启文向媒体证实了徐少强逝世的消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徐少强是纵横香港影坛的武侠片巨星,其成名作为1979年的剧集《天蚕变》,后来参演1992年的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饰演大反派赵无极一角更令他声名大噪。其在电影中的打斗非常精彩,凶狠形象也让人记忆犹新,徐少强就此成了影视剧中的反派专业户。徐少强的离世再次将食管癌这一健康问题带入公众视野,让人不禁思考:食管癌究竟是种怎样的疾病?它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及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01近全球一半!食管癌为何偏爱中国人?食管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cm,以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和膈的食管裂孔为发为颈、胸、腹三部。食管癌,也叫食道癌,是食管内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组织,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等,在我国临床最常见的是鳞癌。各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我国是食管癌的“重灾区”,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的子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上发表的一项有关食管癌报告显示,中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负担占到全球近一半!那么为何食管癌特别偏爱中国人呢?在中国,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吃自然是头等大事。而食管癌就和我们的食物以及日常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1吃得太烫中国人讲究“趁热吃”,而食管癌就喜欢盯着“趁热吃”的人。人体消化道的温度大概在37度上下,安全的进食温度是10~40度之间(手能拿得住的温度)。食道最高耐受的温度是50~60度,65度以上的食物就可能会轻度灼伤口腔及食道黏膜,导致红肿、疼痛甚至溃疡等症状,引发炎症反应。有数据显示,平常有烫食习惯的人,罹患食管癌的可能提高3倍,且会随饮食温度的上升而上涨,自称会吃“非常烫”东西的人,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8倍。2吃得太咸中国人爱吃,也会吃,连简单的腌制食品也充满了地域特色。北方人偏爱腌酸菜、腌咸菜,南方人钟情火腿、腊肉。然而这些腌制食品中都含有亚硝酸盐,属于一级致癌物。喜食腌制品者患上食管癌的风险是常人的9倍。在太行山南段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的粮食和饮水中均含有非常高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此外,饮食结构单一、营养素缺乏、进食过快、高频率地摄入油炸烧烤食物等也是诱发食管癌的高危因素。3吸烟、饮酒对于食管癌来说,饮酒和吸烟是诱发食管癌的两个危险因素,特别是又烟又酒的情况下,罹患食管癌的概率将会是同龄人的8倍多。虽然全球吸烟、喝酒人群众多,但是基于人口因素的影响,我国患食管癌的人数常年居高不下。此外,研究表明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超过70种已知的致癌物质,“吸二手烟”也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02防不胜防!发病隐匿还善于伪装食管癌的发病非常隐匿,即便是定期体检有时也很难察觉,而且食管癌非常擅长伪装,许多人都误以为只是普通的咽炎,并未引起重视,等到久病不下,吞咽困难前去就诊时,一查发现肿瘤已经大到压迫挤占食道,那时候便已是晚期。食管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种:1 ►  进行性吞咽困难,开始是干食(烧饼、饼干等)下咽受阻,要泡了水才能吃下去,渐渐地发展成吃烂面条也很慢,严重的患者食管腔内被肿瘤占据,喝水也困难,这是最常见的症状。2 ► 食管内有异物感,很多人总是感觉嗓子内有异物,咽部干燥发紧。3 ► 胸骨后疼痛、闷胀不适或咽下痛。4 ► 有腹部饱胀感,剑突下或上腹部疼痛等。不明原因出现以上症状的一种,持续一个月仍然未能改善者,一定要及时就诊检查。早期筛查与及时发现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所在,对于降低其发病率及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1059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病请描述:1、结直肠癌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对63项研究共有928万人的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76倍。比如家族 息肉病或溃疡结肠炎,Lynch综合征。 2、肥胖:肥胖和拥有“啤酒肚”、“游泳圈”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结直肠癌研究表明体质指数每增加5k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并且结肠癌较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更多;而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 3、炎症性肠病癌症往往是慢性炎症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溃疡型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目前还有研究表明溃疡型结肠炎患者的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 4、酗酒研究表明,少量饮酒(小于28g/天)不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大量饮酒(大于36g/天)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5%。另一项研究表明,日饮酒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增加7%。因此,大量饮酒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5、吸烟指南指出,长期大量吸烟患者更容易患结直肠癌。有关研究表明:吸烟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呈剂量反应关系,即吸烟量每增加10支/天,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升高7.8%。 6、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和1.20倍,即使处于糖尿病前期,同样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7、红肉和加工肉类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于2018年发布了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中指出:红肉摄入量每增加100g/天,加工肉类摄入量每增加50g/天,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和16%。还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限制红肉摄入对结直肠癌的预防效果可能有限。(红肉是指:畜肉类中包括猪、牛、羊等肌肉、内脏及其制品)

邹常林 2025-02-08阅读量1245

溃疡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1.中西医结合治疗( PSA升高、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膀胱癌)。 2.疑难排尿问题、排尿功能恢复(尿失禁、遗尿、顽固性尿频、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3.预防复发(慢性膀胱炎、慢性尿路感染、膀胱尿道疼痛、肾结石)。4.此外擅长:尿失禁吊带悬吊术,膀胱镜微创手术,PRP注射,膀胱水扩,尿道肉阜切除,前列腺穿刺及微创手术。
前列腺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的微创腔镜治疗和术后综合管理;前列腺增生微创剜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精准微创治疗和预防;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治疗、女性尿频尿急尿痛、间质性膀胱炎、膀胱过度活动症和男性前列腺炎等下尿路症候群的综合管理和治疗,人工阴茎勃起器安装,膀胱起搏器安装,骶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失禁、尿频、便失禁;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膀胱 膀胱挛缩
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合并足溃疡的诊治有较好的疗效,曾在日本四日市市立医院研修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治,对糖尿病合并的相关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糖尿病足病早预防、早治疗、降低截肢率及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论文。
评分:10
问诊量:73
(1)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2)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瘫等痉挛状态;(3)各类颅脑脊柱脊髓疾患的外科治疗;(4)在国内最早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和透析周围神经病的外科治疗,可缓解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并可有效预防溃疡及截肢,同时在偏头痛的外科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周围神经肿瘤及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溃疡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2.6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37.0万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3.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