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创伤 > 护理

创伤护理

创伤护理相关内容 更多>

疤痕增生:皮肤科医生教你科学...

病请描述:        每当看到身上凸起的疤痕,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别人的伤口能恢复平整,我的却成了顽固的"小山丘"?作为皮肤科医生,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邓娟主任今天带大家科学认识这个困扰千万人的问题——疤痕增生。           一、疤痕增生的诞生密码          当皮肤损伤达到真皮层时,身体会启动修复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活跃,产生大量杂乱无章的胶原蛋白,就像施工现场突然涌入过多工人,导致建材堆积如山。这种失控的修复状态如果持续超过6个月,就形成了医学定义的"增生性疤痕"。            三类人需要特别注意:有疤痕体质家族史的人群、肤色较深者(黑色素细胞更活跃)、伤口位于胸肩背等张力较大部位的患者。临床上常见于剖腹产术后、烧烫伤、严重痤疮等情况。           二、黄金预防期要抓住          创伤愈合的前3个月是预防关键期。建议:          - 拆线/脱痂后立即开始使用硅胶贴(每天至少12小时)          - 关节部位配合弹力绷带加压          - 严格防晒避免色素沉积          - 保持伤口湿润(使用医用凡士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民间流传的生姜摩擦法可能刺激疤痕增生,自行挤痘/抓挠伤口更是大忌。           三、分级治疗指南          轻度增生(粉色、轻微凸起):          1.硅胶制剂+强效激素贴(氟氢松贴)          2.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中度增生(深红、明显隆起):          1.疤痕内注射(得宝松+5-FU)          2.点阵激光重塑胶原            重度增生(紫红、瘙痒疼痛):          1.手术切除配合浅层放疗          2.新型疗法如PDL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            所有治疗建议在伤后6-12个月内开始,此时胶原代谢活跃,干预效果最佳。           四、日常护理备忘录          - 防晒选择SPF50+物理防晒霜          - 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          - 避免高温环境(桑拿、温泉)          - 补充维生素C/E(促进胶原有序排列)          - 出现瘙痒时使用冷敷代替抓挠            需要警惕的特殊信号:疤痕快速增大、颜色变深紫、自发疼痛,这些可能是瘢痕癌变征兆。           现代医学已发展出系统化的疤痕管理方案,从早期的预防性干预到后期的综合治疗,90%的增生疤痕都能得到有效改善。建议患者建立"伤口愈合即开始抗疤"的意识,选择正规医院进行个性化治疗,让皮肤重获新生。

邓娟 2025-04-25阅读量588

别让"小疙瘩&qu...

病请描述:        作为皮肤科医生,我每天都会接诊许多被疤痕增生困扰的患者。他们常会焦急地问:"医生,这个红疙瘩会越长越大吗?""为什么我的疤痕比别人更凸更痒?"今天就用最直白的语言,为大家解答关于疤痕增生的五大关键问题。           一、为什么你的疤痕会"发疯生长"?         正常的伤口愈合就像"温柔补丁",而疤痕增生则是皮肤修复时"用力过猛"。当深层皮肤受损时,成纤维细胞(皮肤的"建筑工人")会过量分泌胶原蛋白,导致疤痕像小山包一样隆起。常见诱因包括:           1.创伤未规范处理:烧伤、手术切口、穿刺伤等           2.反复刺激伤口:抓挠、摩擦、过早撕痂皮           3.特殊体质:约15%的人属于"瘢痕体质"(与遗传相关)           4.感染风险区:前胸、肩背、耳垂等部位更易出现             二、三个特征判断是否增生           1. 外观变化:初期发红发硬,逐渐隆起形成暗红色肿块           2. 伴随症状:瘙痒刺痛(夜间更明显)、触痛、紧绷感           3. 持续生长:可能超出原伤口范围(瘢痕疙瘩)           注意:增生期通常持续6-12个月,之后进入稳定期,但不会自行消退。           三、五大主流治疗方法         1. 药物注射            - 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直接注射到疤痕内              - 每月1次,3-5次后多数能变平变软             2. 激光治疗            - 脉冲染料激光改善红血丝,点阵激光重塑胶原              - 需多次治疗,配合药物效果更佳             3. 压力疗法            - 定制弹力衣/硅胶贴持续压迫(每天≥18小时)              - 适合术后预防或早期增生             4. 手术切除            - 仅用于顽固性瘢痕,必须配合术后放疗/药物             5. 新型辅助手段            - 硅凝胶敷料(芭克、美皮护等)              - 冷冻治疗、放射治疗(需严格评估)             四、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 伤口护理黄金法则:              - 清创后保持湿润环境(使用凡士林纱布)              - 超过5mm的伤口建议尽早缝合              - 拆线/脱痂后立即开始抗疤护理             2. 高危人群特别注意:              - 避免非必要的美容手术(如穿耳洞)              - 蚊虫叮咬后勿抓挠,及时外用激素药膏             3. 饮食调节:              - 增生期少吃辛辣、海鲜、酒类              - 适量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             五、破除常见误区         误区1:"抓挠能止痒"。真相:摩擦会刺激增生,可冰敷或轻拍缓解           误区2:"等它自己消"。真相:半年内是黄金干预期,拖延治疗难度倍增           误区3:"偏方更安全"。 真相:洋葱提取物、维生素E等可能加重炎症           邓娟主任建议,发现疤痕出现发红、隆起迹象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早期规范治疗,80%以上的疤痕增生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过程需要耐心,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改善。记住,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永远是你对抗疤痕的最佳战友!

邓娟 2025-04-17阅读量535

疤痕增生:皮肤科医生邓娟教你...

病请描述:        皮肤受伤后最怕的不是留疤,而是疤痕"二次发育"——原本平整的伤口逐渐隆起成红色硬块,这就是疤痕增生。         门诊里常遇到患者指着胸前凸起的红疤焦急询问:"医生,这个疤越变越大怎么办?"这种异常增生的疤痕不仅影响美观,更会伴随瘙痒刺痛。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解析这个困扰千万人的皮肤问题。           一、你的疤痕为何"失控"生长?         当皮肤创伤超过真皮层,机体就会启动修复程序。正常愈合时胶原蛋白有序排列,而疤痕增生患者体内成纤维细胞异常活跃,胶原蛋白像失控的藤蔓疯狂生长,形成高出皮肤、发红发硬的增生性疤痕。这类疤痕多出现在前胸、肩背、耳垂等张力较大的部位,与遗传因素(约15-30%有家族史)、创伤处理不当密切相关。           需特别注意与疤痕疙瘩区分:前者局限在伤口区域,后者会像蟹足样向外扩张,两者治疗方案有差异。           二、黄金修复期做好这些事          伤口愈合的前6个月是预防关键期:          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          2.拆线/掉痂后立即使用硅胶贴(每天12小时以上)          3.关节部位配合压力治疗(压力衣需持续佩戴6个月)          4.严格防晒避免色素沉着(SPF30+物理防晒霜)          临床数据显示,规范使用硅胶贴可使增生风险降低50%。曾有患者因未重视初期护理,导致剖腹产疤痕增厚至1cm,后期需多次治疗。           三、日常护理三大准则          1. 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          2. 使用含洋葱提取物、积雪草成分的祛疤膏          3. 出现瘙痒时冷敷代替抓挠           需要提醒的是,市面某些"祛疤神药"可能含强效激素,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萎缩。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根据疤痕分期选择治疗方案。         四、这些部位最危险         临床统计显示:         - 前胸(尤其胸骨区) 32%发生率         - 肩背部 28%         - 耳垂(打耳洞) 18%         - 关节部位(膝盖/肘部)15%         这些部位因皮肤张力大、活动频繁,更容易刺激疤痕增生。           五、这些谣言别轻信         疤痕增生会自己消退(超过1年未改善需治疗)         生姜摩擦能软化疤痕(反而刺激增生)         疤痕贴贴越久越好(每天12小时足够)         儿童疤痕恢复快(儿童成纤维细胞更活跃)           六、日常护理3要3不要         要做:         1. 严格防晒(紫外线刺激黑色素沉积)         2. 洗澡水温≤40℃(高温加重瘙痒)         3. 坚持按摩(垂直于疤痕方向按压)           不要做:         1. 抓挠瘙痒处(形成恶性循环)         2. 使用不明成分祛疤膏         3. 擅自停药(激素类需遵医嘱减量)           七、特殊人群注意         孕产妇:妊娠期禁用激素注射,建议冷冻治疗         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激光而非手术治疗         瘢痕体质者:微创手术也要慎重           出现疤痕增生不必焦虑,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现在有技术及治疗等综合手段,早期干预效果更佳。记住:科学护理+及时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这个"不听话"的疤痕。

邓娟 2025-04-15阅读量649

中日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差异解析...

病请描述:中日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差异解析:你的治疗方案适合哪种风格?——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指南对比 文/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业30年) 甲状腺癌手术,中日指南为何“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不同国家的诊疗策略却像“南北饮食差异”——有的爱清淡,有的偏重口。跟欧美指南主要针对欧美人群不同,中日指南都面向东亚人群,相对来说可比性更强,日本2024年版《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和中国2022年《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就是典型案例。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大家看看,这两份指南在手术策略上究竟有何不同,帮你理解医生制定方案的“小心思”! 一、低风险患者:切多少?中日态度大不同 日本指南(2024): ✅ 保守派代表:对低风险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推荐“单侧腺叶切除”(只切病变一侧),坚决反对全切。 ❌ 反对预防性清扫:不推荐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认为“没必要为了可能的风险多挨一刀”。 中国CACA指南(2022): ✅ 稳妥派风格:低风险患者可选择单侧切除,但更建议“至少清扫同侧中央区淋巴结”,以防微转移。 🔍 核心差异:中国指南像“谨慎的管家”,宁可多检查;日本指南则像“精准狙击手”,力求最小创伤。 举个栗子🌰:如果把甲状腺比作蝴蝶翅膀,低风险肿瘤就像翅膀上的一个小黑点。日本指南建议“只剪掉黑点所在的半边翅膀”,而中国指南会“剪掉黑点+检查周围是否有灰尘(淋巴结)”。 二、淋巴结清扫:预防性手术该不该做? 日本指南(2024): ❌ 明确反对:对未发现淋巴结转移(cN0期)的患者,不推荐预防性清扫中央区或侧颈区淋巴结。 📉 理由:研究显示,清扫不会降低复发率,反而可能增加声带麻痹、甲状旁腺损伤等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倾向支持:建议在保留神经和甲状旁腺的前提下,至少清扫病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 📈 理由:亚洲人群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清扫可更彻底评估病情。 划重点📌:日本指南认为“看不见敌人就不开枪”,中国指南则主张“提前排雷更安心”。 三、特殊人群:孕妇确诊甲状腺癌,切还是不切? 日本指南(2024): 🤰 温柔建议:孕期确诊且病情稳定者,不推荐立即手术,可产后处理。 🌟 人性化考量:研究发现,孕期手术和产后手术的预后无差异,避免胎儿风险。 中国CACA指南(2022): ⚖️ 灵活处理:根据肿瘤进展速度和患者意愿决定,但未明确反对孕期手术。 费主任贴心话💬:孕期妈妈如果确诊,别焦虑!多数低风险甲状腺癌生长缓慢,产后治疗完全来得及。 四、高风险患者:手术范围怎么定? 日本指南(2024): 🎯 精准个体化:即使高风险患者,若年轻(<55岁)或身体弱,也可选择单侧切除。 🚨 关键标准:是否侵犯气管或食管才是真正的“高危信号”,肌肉或神经侵犯不算。 中国CACA指南(2022): 🔪 更大范围:高风险患者通常推荐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确保彻底清除病灶。 对比总结🔍:日本指南像“定制西装”,根据年龄、侵犯部位量身定制;中国指南更像“标准尺码”,强调全面覆盖风险。 五、术后管理:中日都重视,但细节有别 共同点: ✅ 强调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 推荐术中神经监测(IONM)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差异点: 🇯🇵 日本指南:新增术后并发症详细管理(如出血、发声障碍),像“术后护理说明书”。 🇨🇳 中国指南:更侧重术后辅助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的应用范围。 费主任的实用建议 1️⃣ 低风险患者: 若追求最小创伤,可参考日本策略;若求稳妥,选中国方案。 关键:充分与医生沟通自身需求! 2️⃣ 淋巴结疑虑: 术前超声精准评估比“一刀切”更重要,别让过度治疗成负担。 3️⃣ 特殊人群: 孕妇、高龄患者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健康和生活质量要兼顾。 指南差异的背后:文化还是科学? 日本指南的“保守”源于大量长期随访数据,证明低风险患者过度治疗并无获益;中国指南的“积极”则基于亚洲人群特点和医疗现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的选择。   参考文献: 日本《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2024) 中国《CACA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 健康路上,愿每位读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案”! 🌸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345

创伤护理相关医生 更多>

骨科专科护理、中医护理。骨科专科护士(粤港),从事骨科及康复护理20余年,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擅长于骨科脊柱、关节、创伤等疾病护理及骨科各种疾病术前术后护理,尤其擅长应用中医如腕踝针、刮痧、火疗、药物罐、艾灸、杵针等护理技术,解除患者病痛,促进快速康复,使患者达到早日康愈。
本专科创建于1987年,由烧伤、创伤修复和整形康复三个亚专科组成,包括烧伤外科住院部、烧伤外科门诊、创面诊治门诊和烧伤外科实验室。
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脊柱手术、创伤手术、关节镜围术期康复训练指导;骨质疏松、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膝骨关节病等的居家护理及饮食调护;慢性伤口的护理。
本专科创建于1987年,由烧伤、创伤修复和整形康复三个亚专科组成,包括烧伤外科住院部、烧伤外科门诊、创面诊治门诊和烧伤外科实验室。

创伤护理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26.6万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10.5万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37.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