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医生们较为关注的疾病,尤其是春节过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比平日更高。糖尿病患者应当及时进行复查,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的稳定。 糖尿病可怕的是并发症,主要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治疗原则主要是纠正病理生理缺陷,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控制血糖,抗感染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如果出现黑朦、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防止发生不可逆的影响。 慢性并发症则常见于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可能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部位。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总体原则是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饮食治疗、纠正脂代谢紊乱为主。具体来说,糖尿病可能导致以下几种慢性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容易出现心血管类疾病,这种并发症会直接威胁到生命,特别是女性糖尿病患者。 感觉神经过敏:这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包含麻木、感觉过敏、疼痛等症状。 糖尿病足:这是由糖尿病血管病变或疾病感染引起的,如果控制不及时,轻者可能截肢,重者可能直接威胁到生命。 白内障:糖尿病会影响眼睛,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白内障,导致视力模糊,长时间未得到控制还可能导致失明。 脑血栓: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糖含量较高,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发脑血栓。 此外,糖尿病并发症还可能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疲劳、体重下降、视力模糊、感染易发等症状。 为了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运动:适当运动可以预防发胖,因为肥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脏器代谢功能。 饮食:控制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应避免食用会导致血糖升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甜食和高淀粉食物。应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并选择低糖水果。 药物使用:正确使用降糖药物非常重要。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请注意,以上仅为糖尿病并发症的一般情况,具体的并发症和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受医疗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 那么具体都需要完善哪些检查呢? 01血糖水平 可以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评估血糖波动程度。日常的血糖监测可以评估餐前、餐后高血糖及生活事件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同时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02糖化血红蛋白 可以间接反映患者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慢性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大于7%,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高,需多注意饮食和运动,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能需要住院排查。 03血脂系列 糖尿病患者常伴发脂代谢紊乱,以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这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及早发现糖脂代谢紊乱并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04肝肾功能 可以评估糖尿病对肝肾功能是否造成损伤,明确肝肾功能受损的原因,判断预后以及药物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作用。 05尿常规 需要关注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尿糖阳性往往提示血糖过高或肾脏受损。尿酮体阳性合并尿糖阳性、高血糖时提示糖尿病酮症可能性大,应尽快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尿蛋白阳性提示肾脏受损,若合并尿中白细胞多,则尿路感染可能性大。尿微量白蛋白可用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 06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及造影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更为,糖尿病一旦合并神经病变,会对疼痛不敏感,难以察觉身体的不适,可能会失去最佳救治时机。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做心脏相关检查,有“糖心共治”的意识。 07颈动脉超声、下肢动脉血管超声 早期发现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键。血管超声方便、简单、无创,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是否存在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足等疾病发生的必要检查。
微医健康 2024-04-01阅读量1757
病请描述:儿童自闭症:原因、症状和干预方法 引言: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社交互动、语言和行为的发展。它通常在儿童早期就开始显现,并可能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介绍儿童自闭症的原因、症状以及常用的干预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一、原因: 儿童自闭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家庭中有自闭症患者的情况下,其他孩子患病的风险会增加。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儿童自闭症与母亲在怀孕期间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或感染有关。 二、症状: 儿童自闭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特征是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缺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 社交互动障碍:儿童自闭症往往缺乏对他人的兴趣和理解,难以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他们可能不善于维持眼神接触,不理解非语言线索,如面部表情和手势。 2. 语言和沟通问题:许多自闭症患者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可能延迟开始说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重复性语言和短语的使用较多。一些儿童可能完全缺乏语言能力,而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如手势或肢体动作。 3. 刻板和重复性行为:儿童自闭症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和固定的行为模式。他们可能对特定的物品或兴趣领域过度着迷,并对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例如,他们可能坚持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活动,或者重复进行某些动作。 4. 感觉过敏:一些自闭症患者对感觉刺激过敏,如声音、光线和触觉。他们可能对某些刺激有过度或不适当的反应,例如对噪音过敏,或对某种纹理的触感产生不适。 三、干预方法: 早期干预对儿童自闭症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干预方法: 1. 应用行为分析(ABA):ABA是一种系统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建立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帮助儿童自闭症改善社交和学习技能。这种方法通过观察行为并提供适当的反馈来帮助儿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ABA的目标是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社交技能和学习能力,以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参与度。 2. 言语和语言疗法:言语和语言疗法可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这包括使用图像和符号来辅助交流,以及通过语音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疗法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语言训练计划,帮助他们发展有效的沟通技巧。 3. 职业疗法:职业疗法可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这包括饮食、穿衣、洗漱和社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职业疗法师通过使用特定的活动和训练,帮助儿童发展独立生活所需的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4. 提供适应儿童自闭症特殊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特殊教育:提供适应儿童自闭症特殊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总结: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的社交、语言和行为发展。遗传因素在其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确切的原因尚不清楚。儿童自闭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和沟通问题、刻板和重复性行为以及感觉过敏等。早期干预对儿童自闭症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应用行为分析、言语和语言疗法、职业疗法以及提供特殊教育。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儿童自闭症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并充分发展潜力。
生长发育 2024-01-26阅读量2481
病请描述:今年高三的女生小王学习勤奋,晚上做功课常常到深更半夜,白天还须面对各种考试测验。可是,近3个月来腹痛、腹泻困扰着她,特别是在考试前,症状更加明显。先是出现腹痛,接着就要急着跑厕所,排便后疼痛才逐渐缓解,每天都有3-4次。到医院后,经过一系列化验和肠镜检查,却没有查出有什么器质性疾病。医生告诉小王,她得的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IBS),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小王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胃肠动力学和感觉异常、肠道感染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临床上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表现。 精神心理因素是重要的幕后黑手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应用,人们越发关注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起的重要作用。IBS患者的精神异常发生率高,可有焦虑、敌意、悲伤、抑郁和睡眠习惯紊乱等。2/3的IBS患者生活中有不幸事件(失业、家人死亡、婚姻破裂等)或某些社会问题(工作、经济、住房、人际关系等)。胃肠道是人体内唯一由大脑中枢、自主神经、肠神经系统共同支配的器官。在消化道胃部、小肠、大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有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肠神经系统。其包括肠肌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前者支配肠道平滑肌运动,后者调控黏膜感觉、分泌和吸收。肠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神经递质、神经纤维和大脑中枢联系,它能分泌各种神经递质和激素,表达各种活动信息传入它的“上级”——大脑,并由大脑调控相互作用,称为脑肠互动。脑肠之间的这种互动联系通过一种双向通路——脑-肠轴来实现,它在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内脏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当人体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时,肠道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分泌各种异常水平的神经递质,通过脑肠轴这条“高速公路”向大脑报告。而大脑中枢的异常反应也可以很快传达到肠神经系统,作用于肠肌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神经细胞,分别使人体肠道动力异常和肠道感觉过敏,从而导致IBS患者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及腹部不适症状。目前可以证明IBS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腹痛通常与情绪性焦虑的产生有关。精神应激所致的焦虑可以增加结肠症状如胀气和腹痛的程度,主动性放松则可使症状减轻。 肠道感染和菌群失调是帮凶除了精神心理因素外,食物、胃肠道激素、肠道感染、菌群失调等各种刺激因素也可引起胃肠道动力异常及肠道感觉异常敏感。1/4的IBS患者是在急性胃肠感染后发病,其病原体包括弯曲杆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等。发病可能与肠道局部神经免疫网络可塑性有关,在急性肠道感染后,肠道出现显微结构异常,肥大细胞增多,局部神经功能异常,从而造成肠道运动、分泌、感觉障碍。现代人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常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健康成人肠道内约含500种细菌,包括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菌,各菌属保持一定比例,维持肠道微生态系统稳定。当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受宿主或外环境影响,原先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从而破坏肠道黏膜屏障,使人体致病,IBS是其中之一。共栖平衡失调的某些细菌可能会释放一系列异常信号增加肠道的敏感性,使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许多致病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及某些特殊气体可影响肠道动力,肠道动力紊乱会导致腹泻或便秘症状的发生。同时,肠道动力紊乱又可进一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形成恶性循环。 IBS的临床表现和诊断IBS患者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女性多见。腹痛和腹部不适是IBS最核心的临床症状,其突出的特点是与排便有关,很多患者会诉说腹痛时上厕所后会缓解。这种腹痛或腹部不适可以牵涉至两侧季肋部、腰背部、会阴部,部分女性患者还可能有性交痛或月经期症状加重。IBS患者多有明显的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性状的改变表现为糊状便、稀水便;或干球粪、硬粪。此外,排便费力、排便急迫或排便不尽感、排粘液便也是IBS常见的临床表现。除腹部症状外,IBS患者常有精神心理异常,表现为精神上的苦恼、感情脆弱、睡眠差、抑郁、焦虑、甚至疑病等。医生诊断IBS主要根据患者的慢性病史,包括: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且这种不适多可在排便后症状缓解。同时医生还会建议行下列检查,包括粪常规、粪潜血试验、血常规、血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检查、结肠镜、钡剂灌肠检查、小肠镜、胶囊内镜检查等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才能诊断IBS。 根据病因,IBS的治疗原则是个体化的对症处理:包括心理治疗、生活调理及饮食疗法、对症药物治疗。 生活调理患者需要放松心情,调整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在生活上,应减少各种应激场合,避免情绪过分紧张焦虑,经常体育锻炼,培养生活情趣。在饮食选择上,便秘患者需要增加纤维素、果糖、乳糖的摄入量,腹泻的患者则要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日常饮食中应当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咖啡、酒精)的摄取,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如奶制品、大豆等。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动力。 药物治疗腹痛或腹部不适不明显的患者不一定需要药物治疗。如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学习,可适当用药,目的是改善IBS症状。腹痛的患者可使用肠道解痉剂,腹泻的患者可使用蒙脱石散等吸附剂,对便秘患者则主张使用温和的轻泻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如乳果糖、山梨醇、欧车前制剂等。有明显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很多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使用益生菌调整人体微生物生态平衡而发挥生理作用非常重要且毒副作用少。益生菌能够维持和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致病菌和食物抗原进入血液;能够促进黏液素的分泌,增强肠上皮自我保护能力。此外,益生菌除了对肠道物理屏障产生有益影响外还能增强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心理治疗IBS是一种心身疾病,但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并没有心理障碍。下列症状可提示有抑郁或焦虑症状:抱怨有病却查不出毛病;无法集中注意力或作决定;记忆力减退;对平常喜欢的事情提不起兴趣;经常失眠或睡太多;静不下来或活力减退;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心情沮丧或脾气暴躁等。如有此类状况,在药物疗效较差情况下,患者还需向心理科医生求助,心理医生能帮助患者正确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通过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宣泄,以缓解压抑情绪。同时帮助患者制定生活日程表,轻松有序的生活安排,能分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康复。作为家人朋友,可经常与患者谈心,倾听其心声,亦可起到帮其宣泄情绪作用。小王就是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同时在医生和父母的关心开导下,放松了对考试的紧张情绪,同时调整了作息规律,病情明显得到了改善。IBS尽管有腹痛、腹泻等诸多不适症状,但它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不会变成什么不治之症。因此IBS患者首先应当放下恐惧心理、放松心情,调整生活方式,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治疗。
刘海林 2018-01-28阅读量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