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鲜红斑痣,又称为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这种病症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其特点是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本文将就鲜红斑痣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鲜红斑痣的症状与表现: 鲜红斑痣的损害初起时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斑片,这些斑片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晰,且不会高出皮面。在斑片表面,可见到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当对斑片进行压迫时,部分或全部斑片会褪色。随着患者的成长,这些斑片的颜色可能会逐渐加深,从淡红色变为暗红色或紫红色。 此外,鲜红斑痣常发于面部、颈部和头皮等部位,大部分情况下为单侧性,但偶有双侧性出现。有时,这种病症也会累及黏膜。值得注意的是,约有65%的患者的病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到了40岁左右,部分病灶可能会出现增厚,形成结节,这时候的鲜红斑痣患者在受到创伤后更容易出血。 鲜红斑痣的成因与治疗: 鲜红斑痣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这可能与血管的发育异常有关。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微创手术等方法。其中,激光治疗因其非侵入性、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光动力治疗则通过光敏剂和激光的联合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微创手术。 预防与护理: 鲜红斑痣的预防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但良好的护理可以减轻症状带来的困扰。首先,要避免阳光直射,因为紫外线可能会加重病情。其次,要避免对病灶进行过度摩擦或刺激,以防引起出血。此外,保持皮肤的清洁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支持: 鲜红斑痣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病于面部等显眼部位的患者。因此,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尤为重要。同时,患者自身也要积极面对病情,树立信心,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总的来说,虽然鲜红斑痣可能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治療和良好的护理,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过上正常的生活。
邓娟 2025-02-05阅读量1713
病请描述: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异常,其特征为皮肤上出现类似草莓的红色突起。这种血管瘤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被发现,初期表现为小的红色斑点,随后迅速增大。大多数情况下,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在1至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这一过程的概率较低。此外,女性患儿患此病的几率是男性的三倍,这也是其命名的原因之一。 诊断方法: 1. 临床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和触诊来初步判断是否为草莓状毛细血管瘤。这种血管瘤通常呈现为鲜红色或紫红色的突起,质地柔软,边界清晰。 2. 影像学检查: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瘤体的深度和范围,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瘤体是否侵犯了深层组织,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1. 观察等待:对于一些小的、生长缓慢的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医生可能会建议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复查,监测瘤体的变化,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2. 药物治疗:口服或局部应用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和激素(如泼尼松)。这些药物可以减缓瘤体的生长速度,甚至促进其消退。 3.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通过高能量光束作用于瘤体,使其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这种方法适用于表浅的血管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4.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深层的草莓状毛细血管瘤,手术切除可能是必要的。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去除瘤体,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家长应与医生密切合作,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邓娟 2025-01-25阅读量1112
病请描述: “我母亲头疼10多年,只知道到诊所买药吃,也不是太管用,今年到大医院检查出垂体瘤,需要手术。哥哥找到垂体瘤手术在全国做的数一数二的赵天智主任做,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顺利成功做完,我母亲回到病房,术后第二天她下床活动,第三天身体疾病恢复正常。没想到,微创手术恢复真的很快,也么有后遗症,佩服赵天智主任高超的手术技术,我母亲感觉也不太疼,我们全家都非常非常高兴,感谢感恩赵天智主任及全体医生护士!” 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垂体瘤根据大小分为以下几类:最大直径小于1cm的叫做微腺瘤;1~3cm的叫做大腺瘤;大于3cm的叫做巨大腺瘤。而根据垂体瘤有没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又可以分为:无功能型垂体瘤、泌乳素型垂体瘤、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等等。 垂体瘤太大有什么危害? 很多垂体大腺瘤会压迫到正常的垂体,影响垂体功能,或者压到附近的视神经,导致看东西范围变小、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那么,垂体瘤长到多大需要动手术? 如果是没有分泌激素功能的垂体瘤,小于1cm,只需要定期观察,无需吃药或者手术,大于1cm就需要做手术切除;如果是泌乳素型的垂体腺瘤,无论大小首选药物治疗,除非是药物不敏感或肿瘤内部出血,或者是无法耐受服药的,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是泌乳素腺瘤也不是无功能性腺瘤,是其他类型的有分泌功能型的垂体腺瘤,则无论大小都是要首选手术治疗。 如果出现视力异常,就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视力视野检查、垂体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目前,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泌乳素腺瘤,药物控制最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泌乳素水平,泌乳素水平回到正常以后,相应的生育能力、性功能、月经紊乱等问题也会随之恢复。 体瘤处于接近头颅中心、颅底正中的位置,其在颅腔外的投影正好就是蝶窦。而鼻腔和鼻窦是人体本身就具有的空间,经蝶窦入路很好地利用了这些空间作为手术入路,经此入路施行手术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远比经颅手术轻微。 什么是经鼻蝶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对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高。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微创技术一大进展,此入路经历了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两种工具,尤其是内窥镜技术使手术创伤,肿瘤切除程度,具有了革命性进展。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95%的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完成,应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里面一个小切口,神经外科医生便可以利用这一微小的通道,到达脑垂体,进行垂体病灶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切口是在鼻腔里面,外表是看不到任何手术痕迹的。该入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脑组织及神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开阔手术视野、切除肿瘤更彻底。 垂体瘤虽然解剖位置复杂,但绝大部分垂体瘤的病理组织有质地松软脆弱的特点,使得通过鞍底的较小骨窗分块切除大的瘤体现实可行;另外,垂体的硬膜间位器官特点使鞍隔在经蝶窦手术时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屏障,从而可大大减轻手术过程对颅内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干扰和影响。 所以,综合上述,经蝶窦入路手术因其创伤小、脑保护好、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垂体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赵天智 2025-01-23阅读量1435
病请描述: 现在颈、腰椎疾病等脊柱疾病的微创手术已经非常成熟和流行了,尤其是椎间孔镜手术,不少患者都听说过或者自己就做过这种手术。它以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深受患者朋友们的欢迎,但是这种手术并非适合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而有一些患者去医院检查发现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特别大,而自己的症状也比较重,医生根据情况可能就会建议尽早手术。那这种情况还能不能通过微创的椎间孔镜解决呢? 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接诊了一位41岁的男性患者。他在2年前出现了腰痛及右腿疼痛,每次休息后有所缓解,他就没太在意。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症状突然加重且迟迟不能缓解,甚至越来越重,直到疼得他不能下床走路,他才慌了,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当地医院检查。这一查吓一跳,他在腰5-骶1处出现了椎间盘突出,而且突出得很大,甚至一部分髓核已经脱出到椎管里,对神经的压迫很严重,于是建议他们尽快手术。但是当地医疗水平,他们想选择更加微创的治疗方法,于是才飞到北京,找到王主任。 术前影像学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巨大,还能做微创的椎间孔镜手术吗? 其实,椎间孔镜手术的适应症还是相对较广的,对于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像患者这样的单节段的巨大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等都是可以做这种手术的,还有部分椎管狭窄患者也适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存在腰椎不稳、滑脱等情况就不能用这种微创手术彻底解决了。 那这位患者可以做吗?王主任仔细看了他的影像学片子,并详细询问了病史,做完查体等各项检查后,判断他的腰椎条件比较好,虽然突出巨大,但完全适合做椎间孔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这么大,手术完效果好不好? “能做椎间孔镜手术真是太好了!”患者和家属都欣然同意尽快手术。之后,由王主任亲自操作,手术很快就成功完成了。手术利用人体自然间隙,对周围组织的创伤非常小,还将突出的髓核全部摘除,给神经进行了充分的减压。术后只留有8mm的伤口,患者的疼痛在术后立马就缓解了,而且在手术当天已经可以下地,恢复得非常快。 术后影像学资料: 其实,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不需要手术,但如果您恰好不幸是那部分严重到需要手术的患者也不要害怕,现在手术多数都是微创进行。像患者这样的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等情况均可以进行椎间孔镜手术,而且早早处理后,恢复得快,效果很好。
王作伟 2025-01-23阅读量1293
病请描述: 近日门诊碰到一位58岁的面肌痉挛患者,面部抽搐3年已经影响到她正常视物。之前听信偏方到某小型医院就诊,花费数万元打了一针,结果导致面瘫。其实门诊来的很多患者都有一波三折的经历,各种偏方、药方……反复试了个遍,面抽的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不可逆的并发症。 盘点这些错误方法,你用过没? 打针 这是门诊中患者真实的就医经历,比较常见的就是打营养针,有些患者初期症状由于是眼轮匝肌抽搐,以为是眼睛的问题,就去了眼科治疗,由于对疾病认识不清,所以就进行眼部注射营养针,注射后没有效果。 针灸、贴膏药 有些患者疑问,为什么别人针灸、贴贴膏药病就好了,我的就不行? 其实,你们可能患的不是同一种疾病。对于面瘫患者可以进行针灸、贴膏药治疗,并且效果显著。对于面肌痉挛是没有效果的,反而治疗不当会出现面瘫的并发症。 压迫不解决,痉挛不解除 正常情况下,血管与面神经根部是互不压迫、互不干扰的并行关系。当年龄越来越大,血管也会逐渐衰老,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走行发生异常。当面神经长期受血管压迫,就会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就像是电缆线绝缘层被磨损了,出现了短路现象,面神经核内产生异常兴奋,信号传导紊乱,所支配的面部肌肉异常运动,从而产生面部抽搐症状。尤其在疲倦、生气、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异常兴奋更易扩散,面肌痉挛发作加重。因此,患上面肌痉挛血管压迫不解决,痉挛就无法解除,这也是为什么以上患者尝试种种治疗失败的原因。 面肌痉挛不手术是无法根治的 面肌痉挛规范的治疗有: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肉毒素治疗,但保守治疗是无法解除病因的,只能是暂时缓解面部抽搐的症状。一般来说,对于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如果想彻底根治面肌痉挛,目前只有一种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MVD)。 手术方法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垫开,并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垫入Teflon垫棉,使血管不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使面肌抽搐的症状彻底消失,达到根治的目的。该手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并发症少、创伤小,而且能完整保留面神经功能。
姜海涛 2025-01-23阅读量1398
病请描述: 脑袋里长了肿瘤想切除,很多人认为需要做开颅手术,才能取出肿瘤。但是垂体瘤的患者,就不需要开颅,而是从鼻孔进入,利用神经内镜就可以把脑垂体瘤切除了。 29岁的小张(化名)1年前出现头痛、呈间断性跳痛,当时并没有在意,4个月前又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现象,才到医院就诊,查出来是垂体瘤,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张一听说脑子里长了瘤子,一直焦虑不安。根据自己的认知,小张认为脑肿瘤需要做开颅手术,才能取出肿瘤。这种手术不仅创伤大,风险也极高,这让他感到非常恐慌。 为了得到更专业的治疗方案,小张慕名找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家组姜海涛教授。 姜海涛教授介绍:垂体 位于大脑底部,是鼻子后面一个豆子般大小的器官。脑垂体的正上方有视神经通过,左右视神经形成一个交叉,被称为“视交叉”,脑垂体就生长在这个交叉部位的下方,正常脑垂体与视交叉没有接触,但当患者的垂体瘤逐渐长大,就可能压迫并损伤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最终会导致患者视力障碍持续恶化,直至全盲!部分患者还会因肿瘤逐渐增大出现头疼、呕吐、嗜睡等症状。 对于垂体瘤,95%以上的患者都适合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也就是采用内镜下经鼻蝶进入蝶窦腔,定位颅底,找到肿瘤组织,分块全切肿瘤。手术方法属于微创、肿瘤全切除率高,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主要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切除鞍内、突向蝶窦、呈柱状向鞍上延伸及局限于蝶窦内的垂体瘤等。不需要开颅,对脑组织无损伤,创伤较小,后期并发症少。 姜教授的介绍让小张吃了一颗“定心丸”。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他手术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也恢复了。 专家提醒: 垂体瘤治疗需先进行分类,除了进行影像学检查,还需要进行内分泌检查,如果属于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属于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这部分患者,可以尽早手术。对于不具备分泌激素的能力的垂体瘤,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除了要观察垂体瘤的大小,还要看垂体瘤的生长方式,对周围的脑组织,血管,神经,颅骨是否产生了压迫的症状。如果压迫到视神经,就会造成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需尽早手术治疗。
姜海涛 2025-01-22阅读量1525
病请描述: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要不要手术? 从这位患者的病情分析: 姜海涛教授介绍:“这位患者从检查片子及激素检查来看,属于无功能性垂体瘤,不分泌激素,肿瘤大概2公分多,肿瘤的位置处于脑子最中心,肿瘤已经压迫到视神经、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如果再长的话视力视野会造成损伤,手术风险会变大。 关于大家关心的手术风险,任何手术治疗都是有风险的,但是相对来说有一些成熟的手术,一些技术比较有经验的医生可能把这个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垂体瘤的手术,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手术的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现在内镜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鼻腔,不用开颅在鼻腔里依旧可以把垂体瘤完整的切除。这是一个微创的手术,相对来说手术风险是比较小的。但是风险小不等于没风险!所以大家要有正确的认识。 这个手术最害怕的就是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血管)、基底动脉、海绵窦内神经的损伤,所以想要手术治疗,还是要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 无功能性垂体瘤出现这些症状需尽早手术 垂体瘤长在我们的垂体上,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垂体在大脑的底部,只有黄豆大小,主要负责分泌多种激素以及调节激素来调节全身的内分泌器官工作,大多数的垂体瘤都是良性的。垂体瘤也分很多类型,最常见的有泌乳素腺瘤,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等;生长激素腺瘤,发生在儿童身上,就会表现为身高异常增长,个头非常的高,叫巨人症。成年人得了生长激素腺瘤,表现为面容变得粗犷,手指、脚粗大,叫肢端肥大症。还有其他的激素,比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也有一些垂体瘤不分泌任何的激素,这部分患者随着肿瘤的增长,瘤子体积不断增大,会引起压迫的症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着肿瘤生长还会有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这是因为垂体瘤体积增大,形成的颅内压升高引起,出现这种情况时,也说明病情到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了。 微创手术就能切除垂体瘤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也就是采用内镜下经鼻蝶进入蝶窦腔,定位颅底,找到肿瘤组织,分块全切肿瘤。手术方法简单、省时省力、肿瘤全切除率高,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主要的手术方式。 可有效地切除鞍内、突向蝶窦、呈柱状向鞍上延伸及局限于蝶窦内的垂体瘤等。不需要开颅,对脑组织无损伤,创伤较小,后期并发症少。
姜海涛 2025-01-22阅读量1396
病请描述: 门诊中我经常看到许多静脉曲张患者,双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人担心治疗时是否需要分开进行,是否会拖延整体恢复时间,影响工作。 双腿静脉曲张可以同时治疗吗?答案是可以,但是要选择微创手术! 传统开刀手术是把整个大隐静脉抽剥出来,创伤大,需要在全麻或椎管麻醉下进行,术后需要卧床几周,形成血栓的风险很高。如果双腿一起手术,容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肺动脉栓塞等。 相对开刀手术而言,联合微创治疗静脉曲张有以下4个优势: 1、在USG仪器的引导下,精准处理病变血管,保留健康的静脉血管,创伤很小,几乎没有什么疼痛。 2、局部麻醉+定点神经阻滞,对呼吸功能影响小。手术过程中,患者是清醒的,能自主呼吸,也不需要插尿管。 3、手术时间短,双腿同步治疗只需要1个多小时。 4、不会延长恢复时间,在术后第二天就能正常下地行走,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大大降低了卧床形成血栓的风险。 #USG腔内联合微创术##钟若雷医生#
钟若雷 2025-01-22阅读量1119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垂体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分享治疗经历及现状。 第一位患者说:“2024年年底感觉眩晕在银川检查出垂体瘤,家人在网上查到,赵天智主任是这方便的专家,就赶到西安,挂到赵主任的团队的号。医生们对我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对我进行了微创切除手术。目前是术后的第三天,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康复情况非常好。” 第二位患者说:“我妈是长了垂体瘤,眼睛看不见了,需要手术,慕名找到全国做垂体瘤手术数一数二的专家赵天智主任做。经过赵主任4个多小时的精心操作,手术顺利成,术后第二天我妈就下床活动,因为是微创,伤口也小,所以我妈身体恢复也快,视力也慢慢好转,第三天我妈就要出院,说她感觉自己好了,没有后遗症,真的非常感谢赵天智主任,赵主任医术真的是赛华佗,找到全国最好的脑科医术,非常幸运,再次感谢感恩!” 垂体瘤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是鞍区最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紊乱。垂体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少数为恶性或呈侵袭性生长。 为什么垂体瘤会影响视力? 早期的垂体瘤常无视力视野问题,随着肿瘤慢慢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神经,则出现视野缺损,之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什么是经鼻蝶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对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高。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微创技术一大进展,此入路经历了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两种工具,尤其是内窥镜技术使手术创伤,肿瘤切除程度,具有了革命性进展。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95%的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完成,应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里面一个小切口,神经外科医生便可以利用这一微小的通道,到达脑垂体,进行垂体病灶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切口是在鼻腔里面,外表是看不到任何手术痕迹的。该入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脑组织及神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开阔手术视野、切除肿瘤更彻底。 提醒:当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窄,重影时请在排除眼科问题抑或短时间内经眼科诊治无效时,不要犹豫找神经外科医生看看,因为影响眼睛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的神经都是从颅内起源的。一个头部CT或MRI可能会让你更早的发现颅内问题,尽早的治疗。
赵天智 2025-01-22阅读量1537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归类为颅脑神经疾病,在过去俗称“脸痛”,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多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加重时发作频繁,疼痛持续时间长,如得不到正确的治疗,长期病痛折磨往往使病人痛不欲生。 为减轻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痛,咱们就聊聊三叉神经痛的相关问题。 三叉神经痛怎么识别? 诊断一般是医生的事情,为降低误诊率,建议大家到大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讲,识别很重要,正确的识别不耽误病情,减少误诊。三叉神经痛还是很好识别的。 三叉神经痛发病部位一侧面部(左侧或右侧),罕见两侧同时发病的。三叉神经痛有三个分支,即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疼痛部位严格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额或面部。 三叉神经痛右侧颜面部患病多于左侧,疼痛多以第二支为中心,第二、三支同时发病者最多,其次是第二或第三(提醒:需要与牙疼、副鼻窦炎以及颞颌关节痛识别),第一支患病着少(提醒:需要与偏头痛识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前一般毫无征兆,突然起病,短暂性的,疼痛剧烈,维持数秒或数分钟停止,间歇期完全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患者发作日趋频繁,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很少有自愈者。 疼痛剧烈,常形容为刀割样、针刺样、电击样、灼烧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发作可因说话、洗脸、进食、刷牙、震动、冷刺激、情绪变化等因素诱发。可有伴随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触发点,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某一区域特别敏感,稍加触碰就可引起疼痛发作,此区域称为"触发点"或"扳机点",触发点常位于疼痛受累支别所支配的范围内,如唇、鼻旁、齿龈及舌部等。 以上就是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特征,一般早期服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有很好的效果,疼痛可完全减轻,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不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应用各种检查也不能发现明显和发病有关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针对病因,现在普遍认为是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REZ)处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针对性手术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以下几种方式为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金标准: (1)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表现,“扳机点”存在; (2)排除炎症和CPA肿瘤; (3)药物耐受、毒副作用大、疗效差; (4)小于70岁,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耐受手术; (5)不能接受其他治疗后面部麻木; (6)术前头颅MR检查提示三叉神经根与邻周血管关系密切; (7)患者有手术意向。
王景 2025-01-22阅读量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