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我有一个同事,每年春天医院内梧桐树花开的时候,他就要离开医院到外地休假,以逃避院内的梧桐花粉;不然的话,就会整天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全身瘙痒。这就是典型的过敏。 过敏又叫变态反应,是指人们对通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所发生的异乎寻常的高敏反应。在这里面,变态反应的“变态”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们对通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发生反应,二是指这一反应的性质是高敏反应,反应的强度很多时候超出人们的想象。 过敏反应有轻有重,最轻可以表现为荨麻疹,主要是红斑、风团和瘙痒,最重是可以导致死亡的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和意识丧失。2005年,欧美媒体广泛报道了一例“死亡之吻”的严重过敏案例:加拿大一个15岁女孩在跟男朋友约会接吻的时候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继而迅速四肢冰冷,很快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分析原因发现,女孩对花生抗原过敏,她的男朋友不知道这一点,在约会前几个小时吃了含有花生酱的烤面包,他口腔内残存的花生抗原让女孩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目前医学界大多使用德国科学家约翰尼·瑞的过敏定义,即过敏是由机体免疫机制介导的高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通常情况下无害的物质发生的高敏性应答。这里面强调了免疫机制在过敏反应中的核心地位,即一定要发生针对过敏原的免疫应答,体内具备抗过敏原的免疫球蛋白IgE抗体或一种叫T细胞的免疫细胞。 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蛋白抗原,是完整抗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并最终导致I型变态反应;另一类是小分子化合物,属于半抗原,诱导机体产生过敏原特异性的T细胞,最终导致IV型变态反应。
李巍 2016-12-23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抽烟、酗酒、高脂餐饮食随处可见,我们每每听到媒体报道某人倒在酒桌上。这些情况大多数可能是突发心脏意外事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类似,但和心血管病最大的不同是卒中致残率高。在中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死于卒中。美国每45秒有一人发生卒中,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近年来卒中逐渐受到卫生机构和人们关注。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原来卒中改变了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雅尔塔等地碰头划分势力范围的几位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当时均患有脑血管病。美国总统尼克松死于严重的心源性脑栓塞,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死于卒中后溶栓治疗,以色列总理沙龙在一系列脑血管事件后意识丧失,成为植物人。这些事件使得公众对卒中的知晓度大幅提高。 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经济消耗都非常巨大。当一个人突然之间丧失了说话、肢体活动能力,不能清晰的思考问题或回忆,世界末日降临了!Stroke这个词生动的讲述了疾病带来的个人悲剧。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人对卒中的恐惧不亚于肿瘤。尽管躯体老化不可避免,但每个人还是希望度过一个健康的晚年。
钱云 2016-08-11阅读量5447
病请描述:真相?!手术麻醉,会影响患者认知力石浩强 PSM药盾公益 今天作者: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 石浩强清晨,公园一隅...李阿姨:张家姆妈,侬今朝总算来跳舞了,阿拉牢想侬额,侬到啥地方去了啊?张家姆妈:是的呀,李阿姨,好几个礼拜没来了,上个月我去动了个鼻子小手术,再修养了一段时间,所以没来。李阿姨:哦呦,动手术了啊,疼不疼啊?张家姆妈:不疼不疼,打全麻的,开刀辰光啥也不晓得。李阿姨:这么小的手术也要全麻啊?我听别人讲,打麻药会变笨的,蛮好不要打的。张家姆妈:是这样啊,我以前不知道,以后开刀坚决再也不打麻药了。......以上只是普通患者间的一段小小的闲谈,却可以从中发现一个广大患者们深切关注的问题——手术麻醉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记忆力与智力。其实不仅仅是普通患者,在专业医师及其他医务人员中,对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的困惑。那么,药学人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什么是手术麻醉手术麻醉是出于减轻患者痛苦、消除患者心理恐惧等目的,在手术中给予患者麻醉类药物,令其痛觉反应减轻甚至意识丧失,最终使手术能够顺利开展的一种治疗手段。而全麻是最常用的手术麻醉方式,可使病人在一定时间内意识和感觉完全消失,从而毫无痛苦。全麻药物的作用是阻断痛觉传导,手术中由麻醉师添加。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机可以显示各项生命指标,严密监测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情况,发现丝毫不妥,麻醉师都会及时纠正。试想,假如没有麻醉技术,患者根本无法承受外科手术中的疼痛和心理压力,可以说现代麻醉技术的进步是外科手术进步的前提与基石。手术麻醉药物=“麻醉药品”?手术麻醉中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与我们药学专业常说的“麻醉药品”并非一个概念。“麻醉药品”指的是包括吗啡在内的一大类具有强效镇痛作用并有成瘾性的特殊管理药品。而手术麻醉中涉及的药物主要包含肌肉松弛药、镇静类药物、静脉用全身麻醉药、吸入用全身麻醉药以及其他一些药物。目前常用的有丙泊酚、依托咪酯、七氟醚等。全麻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相应的麻醉作用,所以说麻醉过程其实就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的抑制过程。但是由于这些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分解代谢并排出体外,所以整个麻醉过程是可控制的和暂时性的,不会改变脑细胞的功能结构,即随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其作用也随之消除,不会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说全身麻醉后记忆力会受影响、脑子会变笨的顾虑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Q那为什么会有患者觉得手术麻醉后影响了记忆力和智力呢,甚至有相关的专业研究也观察到这一现象呢?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尽管麻醉药物在单独少量使用时不会显著影响认知能力,但是术中麻醉经常是多药合用,产生的相互作用难以预料,存在尚不明确的研究空白。其次,认知能力的降低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表达,可能受固有、传统的观念影响,令患者产生麻醉后记忆力变差的错觉;另外,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失血等原因可能造成患者大脑的暂时性缺氧,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认知能力。综上所述,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师是手术的“幕后英雄”,通常情况下,麻醉安全可靠。麻醉影响记忆力和智力都是传统的认知,没有科学依据,一般术后的记忆力下降,可能是手术应激、注意力转移或患者主观的认为,不要在这上面过于纠结,应该寻找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治疗中,患者要信任医生的专业技术与判断能力;医生也有义务和患者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既要保证患者的身体疾病得到治疗,同时关注、关心患者心理上的需求,令病魔不再可怕。
费健 2020-08-26阅读量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