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胸腔镜微创手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肺结节治疗的首选方案。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不仅切口小、不损伤肋骨,还能大大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然而,尽管胸腔镜手术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术后的观察、护理与处理依然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一、术后症状解析:胸闷、气促是否正常? 在胸腔镜微创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切除了一部分肺组织,导致肺功能有所下降。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剩余的肺组织能够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因此,术后出现的胸闷、气促大多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担心。 一般来说,术后肺功能下降的程度在15%左右,这部分下降通常在6个月左右可以逐渐恢复。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呼吸困难或气促,尤其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或上楼时。如果症状轻微,且没有伴随其他不适(如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只需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这些症状也会逐渐消失。 然而,如果胸闷、气促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出现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严重症状,则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表现。此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二、咳嗽原因探究:为何出院后还会咳嗽? 胸腔镜微创手术虽然切口小、创伤小,但仍然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因此,术后几乎每个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这种咳嗽主要是由于术中双腔气管插管、残余胸腔积液及手术创伤刺激等因素引起的。 对于轻度的咳嗽,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式来缓解。如果咳嗽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到睡眠和日常生活,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常用的止咳药物包括止咳糖浆、复方甘草片等。同时,患者还可以继续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吹气球等,以帮助肺部恢复正常的通气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咳嗽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是出现了气胸、肺炎等并发症。此时,患者应立即就医,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治疗决策依据: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肺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后的治疗决策主要依据术后的病理结果。如果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病变、早期的原位癌、微浸润癌等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且手术切除范围足够广泛,那么术后一般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只需定期随访即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一般包括定期复查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 然而,对于那些病理结果显示为侵犯胸膜或存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治疗策略就需要更为复杂和精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制定相应的进一步治疗方案。这些方案可能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确保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伤口护理要点:拆线时间有何讲究? 胸腔镜手术的切口通常在术后10-14天可以拆除缝线。然而,对于放置引流管的切口来说,由于愈合速度较慢,拆线时间可能需要延长1周左右。在拆线前,患者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如果切口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处理。医生会根据切口愈合情况来决定最佳的拆线时机。 五、生活调理建议:如何更好地恢复?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患者在术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生活调理建议: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身体的恢复非常重要。患者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或者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来放松心情。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术后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等不良作息习惯。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当的运动时间。 注意饮食卫生:术后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过期食品等。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等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期复查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同时,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身体情况和治疗效果等信息。 总之,肺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术后的观察、护理与处理同样重要。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定期复查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促进身体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并进行处理。
张百华 2024-07-25阅读量1818
病请描述: 朱女士,69岁,职业,曾为教师,目前已退休仍继续补课。 主诉: 胸背部疼痛1年余,近5天加重。 现病史: 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胸背部疼痛,伴有心悸、气短和胸闷症状。曾多次就诊于医院,进行心肺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尝试使用救心丸等药物未见缓解。近5天疼痛加重,特别在活动或改变姿势时明显,伴有后背和右侧肩膀疼痛。夜间无法卧床休息,需坐位缓解疼痛。曾在外院接受消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因此转诊至我院就诊。 既往史: 患者有糖尿病5年,高血压10年,骨质疏松8年,无肿瘤病史。 家族史: 暂无明显家族史。 药敏史: 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查体: 颈椎C3~6椎旁压痛 T胸椎3--9椎旁和棘间压痛,双侧肩胛内缘和外缘压痛。 2--7肋软骨及右侧胸锁关节肿大、压痛,皮温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压迫实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阴性,霍夫曼氏症阴性,肌肉张力正常,二头肌肌腱反射对称,手掌无萎缩。背伸或者前屈曲,转身可以诱发疼痛。 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ST波改变。 冠脉造影,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斑块血管腔狭窄约10%。 胸部CT:胸椎增生性改变,椎间隙变窄,椎间关节紊乱。胸椎曲度增大。 颈椎MRI:颈3.--6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西医诊断: 肋软骨炎 混合型颈椎病 颈肩综合症 胸椎增生 胸肋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锁关节炎 骨质疏松 中医诊断: 胸痛 治疗方案: T3~6椎旁+肋软骨神经阻滞+中医正骨治疗。颈椎病手法治疗,胸椎及胸锁关节复位。胸背部肌筋膜小针刀松解及手法松解。 经过2次治疗,缓解,但久坐久站劳累后仍有疼痛。5次治疗之后。疼痛消失。 医嘱: 因老年人合并骨质疏松,骨关节稳定性差。定期随访观察,避免受凉负重,纠正不良姿态,避免长时间久坐久卧。随访半年疼痛未复发。
马彩毓 2024-01-15阅读量1658
病请描述: 心身反应:又称心理生理反应,指由心理刺激或情绪活动引起生理反应,如恐惧时会引起或伴发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愤怒时胃酸分泌量和胃粘膜血流量改变等,它们呈一过性,一旦情绪刺激物移除,心身反应便会消失。 心身障碍: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心身反应的进一步发展,在不良心理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引起的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障碍。但此阶段所发生的,只是量的变化,是可逆的,而非质的变化,并无实质性的组织性的损害。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上起重要作用,有明确的病理基础、器官出现了形态学改变或组织改变的躯体疾病。 心理现象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特征。 负面情绪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引起躯体疾病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生物学机制。 双心(心理、心脏)医学是心身疾病的重要分支之一,如心因性胸痛在临床上较常见,表现如下: 患者胸痛部位可以是痛无定处,游走性,可从左胸、剑突下、扩散至右胸或全胸;如是固定部位,范围一般较局限,常可用一两手指指出胸痛的部位及范围;性质多为刺痛样、尖锐性胸痛或隐痛等,疼痛程度多不重,亦可呈尖锐性剧痛;病程时间较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数秒到数十秒,亦可持续十小时甚至数天;疼痛多于运动不相关,如安静时发作,活动后反而消失,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常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有压力时,胸痛发作频繁或加重。 患者常伴有焦虑状态,如过分敏感、过度担心、情绪紧张和睡眠障碍,严重时出汗、肢体震颤。也可伴有抑郁状态,如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丧失、容易劳累、注意力不集中、精力降低和睡眠障碍。 患者往往有在多家医院或多个专科就诊病史,且多项客观检查如心电图、胸部CT、超声心动图等没有找到能解释胸痛的器质性病变,曾尝试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 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对于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状态/障碍,需要药物治疗,常用药如帕罗西汀、舍曲林、地西泮、阿普唑仑、氯氮平、黛力新等,轻症中成药可选择安神剂、理气剂等,可就诊双心门诊、中医科(调情志)、精神心理科。
蒋伟 2022-12-07阅读量2182
病请描述:陈先生48岁,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平时热爱运动,生活习惯也很好,身体健壮,很少感冒。因此陈先生一直认为自己十分健康。然而,在今年2月份的公司体检中,心电图发现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因此,孙先生又去医院做了胸部CT,胸部CT检查发现: 主动脉及冠脉硬化,左冠脉走行区条形高密度影。但由于自身从未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陈先生也并未放在心上。直到8月下旬一次和客户喝酒后,心前区出现憋闷感,自行休息3-5分钟后缓解。鉴于之前胸部CT的结果,陈先生进行了冠脉CTA检查,检查发现左前降支(LAD)近段多发钙化斑块形成,致管腔重度狭窄(约80%)。左回旋支(LCX)近段混合斑块形成,致管腔中度狭窄。医生建议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病变狭窄程度。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LAD钙化,中段约40%狭窄;LCX中段狭窄较重,狭窄约80%。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陈先生得的是“冠心病”。我们知道,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当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给心肌充分供血时,便会出现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如心慌胸闷、胸痛等。然而,陈先生却没有明显的症状,这是沉默的冠心病,称为无症状型冠心病。无症状型冠心病平时没有症状,但是当受到一些刺激,如过度劳累、寒冷、喝酒或情绪太激动时,可突然转化为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无症状型冠心病需要引起警惕,因为没有症状,患者往往不予以重视,不及时就医,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无症状型冠心病的治疗手段 无症状型冠心病的治疗手段,实际上与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是一样的。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降脂药、抗血小板药以及硝酸酯类药物。如果患者冠脉病变较严重,就要采取非药物治疗手段。这包括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药物球囊扩张术,以及外科搭桥手术等。
沈迎 2022-12-01阅读量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