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焦虑 > 饮食

焦虑饮食

焦虑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癌症患者化疗结束后,毒副反应...

病请描述:抗癌的治疗有很多种,但其中令人诟病的还属化疗。无他,化疗的毒副作用基本上都会有,且大部分情况下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大家好,我是肿瘤科雷紫雄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今天,接诊中很多患者会问要不要化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多久会消失。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狙击癌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身体带来诸多毒副反应。化疗后的消化道反应常常让患者苦不堪言,在 1 到 3 天内最为严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频繁来袭。不过好在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逐渐适应,这些症状会慢慢减轻、消失。但有些患者还需警惕后发性的消化道问题,即便过了急性期,仍可能偶尔出现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等情况。 骨髓抑制也是化疗常见的 “副作用” 成员,一般在化疗开始后的 24 小时之内就悄然登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能在后续较短时间内血细胞计数逐步回升,而体质差的患者则会陷入更漫长的恢复期,面临感染、贫血、出血风险增加的困境。提醒大家,面对化疗的副作用,要注意3点:一是确保饮食均衡,让蛋白质充足供应。在消化道反应剧烈时,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次少量进食,避免加重肠胃负担。待症状缓解,逐步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像牛奶、鱼肉、豆制品。 二是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注意休息。抗癌本就身心俱疲,化疗后更需调整心态,焦虑、抑郁情绪只会雪上加霜。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在休息中积蓄能量,加速恢复。三是必要时立即更换治疗方案,选择副作用更低的技术。若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极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或持续长时间不见好转,医生会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考虑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技术,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抗癌治疗的顺利推进。

彭齐荣 2025-04-24阅读量55

甲状腺健康:桥本甲状腺炎的&...

病请描述:甲状腺健康:桥本甲状腺炎的“最坏结果”与科学应对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文章来源:整合自《甲状腺书院》、《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权威科普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从医30余年,主攻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手术和微创消融治疗。在线上科普中,我发现很多朋友对“桥本甲状腺炎”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名字,陌生的是它到底有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桥本甲状腺炎的“最坏结果”,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系统的“友军误伤”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认错人”,把甲状腺当成敌人持续攻击。这种慢性炎症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隐匿的“减速带” 症状预警:疲劳、怕冷、体重增加、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常被误认为是“亚健康”)。 最坏情况:严重甲减可能引发粘液性水肿昏迷(低体温、呼吸减慢、昏迷甚至休克),尤其高发于老年人和长期未治疗的患者。 案例警示:日本女星石田良子因甲减并发症去世,提醒我们:甲减不是“小毛病”,需终身管理。 2. 甲状腺肿大:颈部的“隐形负担” 肿大的甲状腺可能压迫气管和食道,导致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甚至影响外观。 3. 甲状腺癌风险:需警惕但不必恐慌 风险增加:桥本患者患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风险较常人高3~4.5倍,但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机制:慢性炎症可能激活PI3K/AKT/mTOR等致癌信号通路,或导致BRAF基因突变。 积极信号:研究发现,桥本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肿瘤侵袭性更低,复发率更小。 4. 罕见并发症:甲状腺淋巴瘤 概率极低,但属于潜在风险,需定期随访。 肠道健康:桥本患者的“第二战场” 你知道吗?70%的免疫细胞住在肠道!桥本患者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衡和“肠漏”(肠道屏障受损)。 饮食建议:忌口“发物”?因人而异! 麸质敏感:小麦、大麦中的麸质蛋白可能诱发免疫交叉反应,加重甲状腺损伤。建议尝试无麸质饮食(如燕麦、糙米替代)。 肠道修复:补充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多吃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 忌口清单(根据个体反应调整): 🚫 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过量可能加重炎症。 🚫 辛辣刺激食物——可能诱发肠道不适。 ✅ 推荐食物:富含硒的巴西坚果、抗氧化剂丰富的蓝莓。 压力管理:别让情绪“压垮”甲状腺 长期压力是桥本的“隐形推手”。90%的患者在确诊前经历过重大压力事件。 减压小技巧 🧘♀️ 正念冥想:每天10分钟,缓解焦虑。 🏃♀️ 规律运动:瑜伽、快走等低强度运动最佳。 😴 充足睡眠:熬夜会打乱内分泌,加速免疫失衡。 早期干预:抓住治疗的“黄金窗口” 桥本甲状腺炎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 关键检查清单 🔍 甲状腺功能:TSH、FT3、FT4。 🧪 抗体检测:TPOAb(过氧化物酶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 超声检查:定期监测甲状腺结构和结节变化。 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定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 甲减患者: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定期复查调整剂量。 合并癌症:手术或微创消融(创伤小、恢复快)。 费医生总结 桥本甲状腺炎像一场“慢性战役”,胜负关键在于早发现、科学管理和心态调整。记住:1️⃣ 定期体检,别等症状严重才就医。2️⃣ 饮食和肠道健康是“治本”关键。3️⃣ 学会与压力和解,甲状腺才会更“轻松”。 我是费健医生,希望这篇科普能像朋友间的谈心,为你拨开迷雾。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阅读:《甲状腺健康我做主》(协和出版社)——从饮食到心理,全面守护甲状腺。线上咨询:关注我的科普账号,获取更多个性化建议(全网粉丝超100万,解答咨询超10万例)。 健康小贴士:转发这篇文章给关心的人,一起远离“甲状腺危机”!🍀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109

甲状腺癌复查,超声检查真的越...

病请描述: ——国际新研究揭示“精准监测”的秘密文/费健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 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扎根临床30年的外科医生。每天在手术台和诊室之间奔波,既做传统手术也做微创消融,还通过线上科普解答了超10万患者的疑问。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甲状腺癌复查中的一个常见困惑:明明治疗效果很好,为何还要频繁做颈部超声? 最近,国际权威期刊《Endocrine》(2025年)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近3000次超声检查数据,结论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作为医生,我觉得有必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带大家看懂这项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亮点速览 这篇论文由土耳其伊兹密尔大学的团队完成,跟踪了296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他们均接受过甲状腺全切和碘131治疗,且恢复良好。研究发现:1️⃣ 超声的“误报率”高达5.3%:在2823次检查中,151次显示“可疑病灶”,但最终仅2例是真复发,其余全是虚惊一场。2️⃣ 低风险患者无需频繁超声:若初始风险低且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极低(<0.1 ng/mL),10年随访中无一人复发,超声反而可能带来过度焦虑。3️⃣ 中风险患者需“量身定制”:若Tg水平略高(≥0.1 ng/mL),可适当拉长超声间隔,避免盲目检查。 二、关键知识点:甲状腺癌复查的3个真相 甲状腺球蛋白(Tg)是“预警雷达” Tg由甲状腺细胞分泌,手术后若血液中Tg水平极低,说明癌细胞残留概率极低。 划重点:Tg检测比超声更早提示风险,且无创伤、成本低,是复查的“第一道防线”。 超声的“双刃剑效应” 优势:能发现微小淋巴结异常,避免漏诊。 弊端:过度敏感可能导致“假警报”。比如术后瘢痕、炎症都可能被误判为复发,引发不必要的穿刺甚至手术。 复查策略要“看人下菜碟” 由专科医生评估复发风险,制定合适复查频率。 结合Tg水平动态调整,Tg稳定时不必频繁“照镜子”。 三、费医生的贴心建议 作为临床医生,我完全理解患者对复发的担忧。但医学的本质是权衡利弊。这项研究提醒我们: 别让检查成为心理负担:频繁超声可能引发“疑病症”,反而影响生活质量。 信任医生的个体化方案:根据初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g水平等,制定“专属复查计划”。 健康生活才是根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控制压力,比过度检查更能守护甲状腺健康。 四、研究背后的科学态度 这项研究并非否定超声的价值,而是呼吁精准医疗。它的局限性(如回顾性分析、样本量较小)也提醒我们:医学探索永无止境。作为患者,既要关注最新进展,也要理性看待“一刀切”的结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健康不是靠仪器堆砌出来的,而是科学认知与平和心态的共同结晶。” 如果对甲状腺问题仍有疑问,欢迎到我的科普平台留言,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Hekimsoy I, et al. Endocrine (2025) 88:135–142.推荐理由:用真实数据打破“检查越多越安全”的误区,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案。 (本文作者: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全网粉丝超100万,专注甲状腺疾病微创治疗与科普。)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53

如果疼痛很厉害,应该怎么办?

病请描述:如果孕期胆结石疼痛非常厉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就医 当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尤其是伴有发热、呕吐、黄疸等症状时,可能是胆囊炎或胆管阻塞的表现,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可能需要进行超声检查等诊断手段。 2.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一些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来缓解疼痛和控制感染: 止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解痉药物:如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可缓解胆囊痉挛。 抗生素:若合并感染,可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3.保守治疗 如果症状较轻,可先尝试保守治疗: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多喝水:有助于稀释胆汁,减少结石对胆囊的刺激。 适当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左侧卧位。 4.手术干预 如果胆结石导致胆囊积脓、穿孔或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孕期手术通常尽量避免,但在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如胆囊穿刺引流术。 5.心理支持 疼痛和不适可能引起焦虑,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减轻疼痛感。 注意事项 孕期用药需特别谨慎,任何药物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疼痛持续加重,务必及时就医,确保母婴安全。

赵刚 2025-04-07阅读量274

焦虑饮食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3813
焦虑、强迫、应激、躁狂、抑郁、厌食和贪食等饮食问题、失眠或嗜睡等睡眠问题、性心理相关问题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依赖及成瘾问题等
评分:10
问诊量:5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饮食与睡眠障碍、学习困难、亲子关系、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智力发育障碍等
评分:10
问诊量:60
原天津市东丽医院产科,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1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后自修健康管理师,营养配餐师,心理当面课程,现在致力于对孕产妇的体重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指导,缓解孕期紧张焦虑情绪等工作。
评分:0
问诊量:0
医学心理咨询,各种神经症、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神经功能与饮食、睡眠障碍、应激障碍的诊治,同时擅长于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估、学习、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干预。

焦虑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425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1万

鼓楼固生堂综合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5

深圳固生堂园博门诊部

对外专科 预约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