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焦虑 > 治疗

焦虑治疗

焦虑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癌症患者化疗结束后,毒副反应...

病请描述:抗癌的治疗有很多种,但其中令人诟病的还属化疗。无他,化疗的毒副作用基本上都会有,且大部分情况下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大家好,我是肿瘤科雷紫雄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今天,接诊中很多患者会问要不要化疗,化疗的毒副作用多久会消失。化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狙击癌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身体带来诸多毒副反应。化疗后的消化道反应常常让患者苦不堪言,在 1 到 3 天内最为严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频繁来袭。不过好在随着时间推移,身体逐渐适应,这些症状会慢慢减轻、消失。但有些患者还需警惕后发性的消化道问题,即便过了急性期,仍可能偶尔出现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等情况。 骨髓抑制也是化疗常见的 “副作用” 成员,一般在化疗开始后的 24 小时之内就悄然登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能在后续较短时间内血细胞计数逐步回升,而体质差的患者则会陷入更漫长的恢复期,面临感染、贫血、出血风险增加的困境。提醒大家,面对化疗的副作用,要注意3点:一是确保饮食均衡,让蛋白质充足供应。在消化道反应剧烈时,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次少量进食,避免加重肠胃负担。待症状缓解,逐步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像牛奶、鱼肉、豆制品。 二是保持良好的情绪并注意休息。抗癌本就身心俱疲,化疗后更需调整心态,焦虑、抑郁情绪只会雪上加霜。同时,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在休息中积蓄能量,加速恢复。三是必要时立即更换治疗方案,选择副作用更低的技术。若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极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或持续长时间不见好转,医生会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考虑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技术,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抗癌治疗的顺利推进。

彭齐荣 2025-04-24阅读量29

甲状腺手术怎么选?腔镜、机器...

病请描述:甲状腺手术怎么选?腔镜、机器人还是传统开刀?费健主任帮你解答——瑞金医院专家30年经验总结,看完不再纠结!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传统手术、腔镜微创及消融治疗,全网粉丝超100万。 推荐理由: 结合国际前沿技术和中国患者需求,用最易懂的语言,帮你避开“选择困难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手术方案! 一、传统手术:经典可靠,但疤痕是“硬伤” 作为甲状腺手术的“元老”,传统开放式手术已有百年历史。医生会在颈部切开4-6厘米的切口,直接操作。 优点: ✅ 视野开阔,适合各种病例,复杂病例(如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多)优势明显; ✅ 手术时间短(通常1小时左右); ✅ 费用较低,医保覆盖广。 缺点: ❌ 颈部会留疤(尤其疤痕体质者可能形成“蜈蚣疤”); ❌ 术后吞咽牵拉感、颈部麻木感更明显。 二、腔镜手术:无痕美颈,年轻人的“心头好” 腔镜技术1997年诞生于意大利,像“微缩版隧道工程”——医生在腋窝、口腔或乳晕打几个小孔,用摄像头和细长器械完成手术,脖子上一丝疤痕都不留! 三大亮点: 美容满分:切口藏在腋下、乳晕或口腔,穿比基尼都看不出; 恢复更快:术后1-2天就能下床,疼痛感轻; 并发症更少:高清镜头放大神经血管,喉返神经损伤率比传统手术低! 但要注意: 🔍 肿瘤不能太大(一般≤4cm); 🔍 不适合晚期甲状腺癌或严重甲亢患者。 划重点!腔镜手术分类: 经口腔:切口在嘴里,适合爱穿低领衣服的姑娘; 经腋窝:疤痕藏在胳肢窝,男生也适用; 经乳晕:切口沿乳晕边缘,恢复后几乎隐形。 三、机器人手术:黑科技登场,精准到“细胞级” 达芬奇机器人2009年首次用于甲状腺手术,它就像医生的“三头六臂”:3D高清视野、防抖机械手,连缝血管都比人手稳! 为什么选它? 🤖 精准保护:自动识别神经和甲状旁腺,术后声音嘶哑、缺钙风险大幅降低; 🤖 复杂病例也能做:侧颈区淋巴结清扫、胸骨后肿瘤都不在话下; 🤖 医生更轻松:坐着操作,避免长时间弯腰疲劳。 不过…… 💰 费用较高(比传统手术贵3-5万); ⏳ 学习曲线长,选医院要认准经验丰富的团队! 适合人群: 追求极致微创、肿瘤位置特殊(如靠近喉返神经)、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 四、费健主任的“选择指南” 1️⃣ 看病情: 良性小结节、早期甲状腺癌 → 优先选腔镜或机器人; 晚期癌、大肿瘤 → 传统手术更稳妥。2️⃣ 看需求: 疤痕敏感、职业特殊(教师、主播)→ 腔镜/机器人; 预算有限、追求高效 → 传统手术。3️⃣ 看医院: 机器人手术选年案例>200例的团队; 腔镜手术警惕“充二氧化碳”风险,优选“免气腹”技术。 一句话总结:治病是根本,美观是加分项,选择要慎重! 找医生面诊时,带上超声报告和颈部CT,量身定制方案才是王道。 五、这些谣言别信! ❗ “腔镜手术切不干净?” → 早期癌完全能达到和传统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 “机器人是机器自动做手术?” → 全程由医生操控,机器只是“高级工具”! ❗ “微创手术更易复发?” → 复发率只和肿瘤性质有关,与手术方式无关。 最后叮嘱:甲状腺手术早已进入“精准美容时代”,无论是选传统、腔镜还是机器人,核心都是“量体裁衣”。作为患者,不必为选择焦虑,更不要因害怕疤痕耽误治疗——健康才是最美的底色! (本文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指南及多中心研究数据,结合费健医生甲状腺手术数据库分析,由费健主任团队审核发布) 有甲状腺问题?欢迎留言或私信咨询! 费健主任每周在线答疑,教你科学“护甲”!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42

甲状腺健康:桥本甲状腺炎的&...

病请描述:甲状腺健康:桥本甲状腺炎的“最坏结果”与科学应对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文章来源:整合自《甲状腺书院》、《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权威科普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从医30余年,主攻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手术和微创消融治疗。在线上科普中,我发现很多朋友对“桥本甲状腺炎”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名字,陌生的是它到底有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桥本甲状腺炎的“最坏结果”,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系统的“友军误伤”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认错人”,把甲状腺当成敌人持续攻击。这种慢性炎症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隐匿的“减速带” 症状预警:疲劳、怕冷、体重增加、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常被误认为是“亚健康”)。 最坏情况:严重甲减可能引发粘液性水肿昏迷(低体温、呼吸减慢、昏迷甚至休克),尤其高发于老年人和长期未治疗的患者。 案例警示:日本女星石田良子因甲减并发症去世,提醒我们:甲减不是“小毛病”,需终身管理。 2. 甲状腺肿大:颈部的“隐形负担” 肿大的甲状腺可能压迫气管和食道,导致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甚至影响外观。 3. 甲状腺癌风险:需警惕但不必恐慌 风险增加:桥本患者患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风险较常人高3~4.5倍,但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机制:慢性炎症可能激活PI3K/AKT/mTOR等致癌信号通路,或导致BRAF基因突变。 积极信号:研究发现,桥本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肿瘤侵袭性更低,复发率更小。 4. 罕见并发症:甲状腺淋巴瘤 概率极低,但属于潜在风险,需定期随访。 肠道健康:桥本患者的“第二战场” 你知道吗?70%的免疫细胞住在肠道!桥本患者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衡和“肠漏”(肠道屏障受损)。 饮食建议:忌口“发物”?因人而异! 麸质敏感:小麦、大麦中的麸质蛋白可能诱发免疫交叉反应,加重甲状腺损伤。建议尝试无麸质饮食(如燕麦、糙米替代)。 肠道修复:补充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多吃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 忌口清单(根据个体反应调整): 🚫 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过量可能加重炎症。 🚫 辛辣刺激食物——可能诱发肠道不适。 ✅ 推荐食物:富含硒的巴西坚果、抗氧化剂丰富的蓝莓。 压力管理:别让情绪“压垮”甲状腺 长期压力是桥本的“隐形推手”。90%的患者在确诊前经历过重大压力事件。 减压小技巧 🧘♀️ 正念冥想:每天10分钟,缓解焦虑。 🏃♀️ 规律运动:瑜伽、快走等低强度运动最佳。 😴 充足睡眠:熬夜会打乱内分泌,加速免疫失衡。 早期干预:抓住治疗的“黄金窗口” 桥本甲状腺炎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 关键检查清单 🔍 甲状腺功能:TSH、FT3、FT4。 🧪 抗体检测:TPOAb(过氧化物酶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 超声检查:定期监测甲状腺结构和结节变化。 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定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 甲减患者: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定期复查调整剂量。 合并癌症:手术或微创消融(创伤小、恢复快)。 费医生总结 桥本甲状腺炎像一场“慢性战役”,胜负关键在于早发现、科学管理和心态调整。记住:1️⃣ 定期体检,别等症状严重才就医。2️⃣ 饮食和肠道健康是“治本”关键。3️⃣ 学会与压力和解,甲状腺才会更“轻松”。 我是费健医生,希望这篇科普能像朋友间的谈心,为你拨开迷雾。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阅读:《甲状腺健康我做主》(协和出版社)——从饮食到心理,全面守护甲状腺。线上咨询:关注我的科普账号,获取更多个性化建议(全网粉丝超100万,解答咨询超10万例)。 健康小贴士:转发这篇文章给关心的人,一起远离“甲状腺危机”!🍀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78

为什么甲状腺癌患者总担心复发...

病请描述:为什么甲状腺癌患者总担心复发?这3个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完成甲状腺手术及微创消融超万例,全网科普粉丝超100万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在门诊和线上咨询中,我经常被问到:“甲状腺癌手术后还会复发吗?”“为什么我总忍不住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很多患者“心里打鼓”的问题——癌症复发恐惧(FCR)。 真相一:担心复发很正常,你不是一个人 根据最新研究,15%-91%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存在复发恐惧。跨度这么大的数据,并不是说研究不准,而是因为: 不同人“担心程度”差异大:有人偶尔想到会紧张,有人则焦虑到失眠 检查前更容易焦虑:比如临近复查时,恐惧值会飙升 年轻患者更敏感:20-40岁患者比老年人更易焦虑,即使他们的预后更好 费医生划重点: 甲状腺癌整体生存率很高(分化型5年生存率超90%),但心理困扰却常被忽视。就像身体康复需要时间,心理调整也需要循序渐进。 真相二:这些因素会让你的“担心按钮”被触发 研究发现,复发恐惧和3个“隐形推手”密切相关: 对疾病“心里没底”(疾病不确定感) 不知道癌细胞会不会“卷土重来” 搞不懂复查指标的意义(比如TG、TSH) 需求没被“接住”(未满足需求) 想了解更多防复发知识,但找不到靠谱渠道 希望医生多解释治疗方案,但门诊时间太短 外界环境影响 听到病友复发的消息会特别紧张 家人过度关心反而增加心理负担 应对小贴士(直接抄作业!):✅ 复查前写“焦虑清单”:把担心的问题列出来,当面问医生✅ 加入正规病友群:选由医院组织的群体,避免被谣言误导✅ 每天设置“担心时间”:例如下午4点专门思考10分钟,其他时间转移注意力 真相三:这样做能帮你“踩住焦虑刹车” 1. 选择信任的医疗团队研究发现,对医生信任度高的患者,复发恐惧显著更低。建议: 固定复查医院,建立长期随访关系 提前准备问题清单,利用好每次面诊时间 2. 警惕“过度治疗”陷阱国际指南明确提示:低危甲状腺癌可缩小手术范围(如单侧切除)。但研究显示: 接受半切手术的患者比全切患者更容易焦虑 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加重心理负担 费医生特别提醒: 现在有微创消融等新选择,创伤小、不留疤,特别适合年轻女性。但一定要经专业评估,不是所有结节都适合! 3. 试试“心理疫苗” 正念呼吸法:每天花5分钟专注呼吸,把思绪拉回当下 感恩日记:记录3件当天值得开心的小事,比如“今天脖子不紧绷了” 身体扫描:睡前从头到脚放松肌肉,想象焦虑随呼气排出 推荐理由 作为深耕甲状腺领域30年的外科医生,我既见过患者因过度焦虑影响生活,也见证很多人通过科学管理重获从容。这篇文章的每一条建议: 源自全球顶级期刊的循证研究 经过上万例临床实践验证 符合中国患者的实际需求 记住:担心复发是正常的,但别让它绑架你的生活。就像我们不会因为怕下雨就永远不出门,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才是真正的康复。 (本文由费健医生团队原创,转载需授权。如有甲状腺问题,可关注【费健医生】获取更多科普)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45

焦虑治疗相关医生 更多>

1. 服务人群:成年人,儿童青少年。2. 创伤心理治疗,青少年情绪障碍,拒学、考前焦虑等学习问题,亲子关系、家庭治疗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3. 常见成人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障碍),强迫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慢性疼痛),应激性障碍等疾病的诊断,用药指导,心理咨询与治疗。 3. 老年期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精神病性障碍。
评分:10
问诊量:562
抑郁症、双相障碍、焦虑症及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孤独症等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为基础,采取精神动力学、正念疗法为主的心理疗法对人际问题、婚姻问题、抑郁、焦虑、恐惧以及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情绪障碍、学业问题等各类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
评分:9.7
问诊量:768
治疗失眠、紧张、焦虑、恐怖等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问题
评分:10
问诊量:880
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记忆障碍,失眠,帕金森氏病,各种头痛,头晕,神经病理性疼痛、躯体化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癫痫及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的疑难危重病,有独到的见解;对脑卒中合并睡眠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焦虑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5.0万

心理咨询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6万

临床心理咨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