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生理性肥胖 > 检查

生理性肥胖检查

生理性肥胖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放屁多是肝生病了吗?

病请描述:吴欢  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 最近媒体关于放屁多是肝不好的话题十分热门。作为临床一线医生,一开始听了没当回事,但是问的患者多了,疾病恐慌的人多了,网上自媒体宣传的多了,不免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放屁多是肝不好吗?” 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许多人听到这个讲法觉得好笑。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么聪明,他们花四五百年研究出来的理论,已经被现代科学验证,我们现在有“肺肠轴理论”。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的。从气体排泄途径看,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肠内气体由肺部排出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如肺部出现肺炎或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呼衰等病变时,胃肠道气体通过肺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放屁多。保持大便通畅排气可改善微循环和肺功能,促进病灶清除。因此,任何能引起气体来源增多,呼吸排出减少的因素都会使肠道内气体变多,导致屁多。放屁是消化系统运行的正常生理现象,每人每天大约释放13-21个屁都是正常的(具体多少因饮食、人种、生活习惯不同,目前没有统一国际标准),若超出自己既往每日的放屁频次,可称为屁多。而屁臭是因为食物含有较多的硫或异味食物。 正常人的消化道每天都会产生气体,胃肠道中的气体一方面是外来的,另一方面是肠道自身产生的。外来的从口而入,如人进食时讲话、进食太快、嚼口香糖、婴儿吮吸奶水,使得口水、食物夹杂了空气被吞咽下去,会使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 自身产生的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饮食生活造成的,如有摄入不易消化或产气过多的食物,如蚕豆、大豆、蛋白粉等豆类食物富含低聚糖、水苏糖、棉子糖,在肠道细菌的分解下都可以产生大量的气体,所以进食过多的豆类食物容易引起腹胀,导致屁多。洋葱、大蒜、大葱、韭菜、青椒等气味重的蔬菜,或者植物纤维特别多的竹笋、芹菜、草头等、乳制品如牛奶、酸奶、驼奶、羊奶等乳糖不耐受,也会导致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腹部运动增加如吸腹运动、肚皮舞、直腿抬高等会增加腹腔压力,刺激肠道蠕动而增加放屁。患者接受肠镜检查时,由于被注入大量气体扩张肠管,检查完当天会出现屁多排出检查时的气体,属于正常现象。 另一种药物造成的,如碳酸氢钠(苏打片、碳酸饮料、气泡水)、碳酸钙(补钙片剂)等抗酸剂可与胃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腹胀,从而导致屁多。便秘使用泻药的;抗生素的大量、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中药的理气药如莱菔子、枳实、厚朴,通便药如大黄、芦荟、番泻叶等会促进肠蠕动增加;保健品中膳食纤维、减肥产品等等都会导致放屁多。 以上都是生理性的放屁多,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觉得尴尬不好意思,就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减少放屁多。其实,这种肠道蠕动快并不是坏事,它有利于食物排泄防止便秘,肠道自身蠕动有利于脂肪消耗避免肥胖,排气多防止肠梗阻,对于长期就坐便秘、肚子越来越大的人来说还是好事情。 还有就是疾病造成的,如消化道疾病是导致放屁多最常见的原因,胃肠道炎症或肠道菌群紊乱引起消化道内气体增多,或肠壁吸收气体的功能发生障碍。常见疾病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道肿瘤等。呼吸衰竭会引起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受阻,导致屁多;心力衰竭、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腹膜炎等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屁多等消化道症状。当放屁突然增多、腹胀、腹痛,或伴随恶心、呕吐、烧心、腹泻或便秘、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可怀疑因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屁多,应及时就医,进行生化和胃肠镜B超等详细检查。这类患者多有长期的慢性病,放屁多是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如果初次发病,改变饮食生活习惯仍不能缓解放屁多,则要进一步检查。 所以,一般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放屁多不是肝脏疾病造成的,大家不要以讹传讹,避免出现疾病恐慌症。

吴欢 2024-03-28阅读量1288

“拆弹&rdqu...

病请描述:我们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如此情景:生死关头之下,拆弹专家凭借理性沉着的心里素质与精细入微的操作技术,在错综复杂的线路中游离出正确的导线剪下而得以出色完成任务。实际上,肾上腺作为腹膜后位器官,腹膜后空间狭小,其肿瘤有位置深且周围血管富集、重要脏器毗邻的复杂解剖因素,进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的难度不亚于拆弹,因而对于整个手术团队的专业素质要求颇高。 今年39岁的彭女士1周前突然感到腹痛,到当地医院急诊进行CT检查后得到“右侧肾上腺区占位,髓质瘤可能”的结果,而且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这个占位的肿物可不是一般的大。想着自己年纪轻轻,身体里却长着个巨大的肿瘤,这可将彭女士吓得不轻。求医心切的彭女士通过家人打听得到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邓刚主任是这方面的专家,忙不迭地赶到邓主任的门诊寻求诊治。邓刚主任在对彭女士的病情充分了解后,建议她立即住院手术。 入院后,邓刚主任的医疗团队对彭女士做了详细的术前检查与评估。肾上腺增强MRI显示:右侧肾上腺区可见团片状异常信号灶,直径约20cm。因为巨大的肿瘤占位,患者影像中右侧肾上腺已无法明确显示,右肾也因受压推移,并且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有卵巢畸胎瘤手术及剖腹产的腹部手术史。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手术的风险,科室也为彭女士进行了疑难病例讨论。在充分评估病情并经过全科室各级医师的讨论后综合各主任医师意见认为彭女士肿瘤巨大,有较高手术风险,建议行机器人辅助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但面对昂贵的机器人手术费用,彭女士显得非常窘迫,特地找到邓刚主任进行沟通。对此邓主任表示非常理解,并解释彭女士要做的手术术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出血的控制,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恰恰在于视野放大清晰,稳定防抖动,操作更精准,对巨大肾上腺肿瘤可以做到更加精准的解剖、游离,控制血管,从而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但在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可行常规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邓刚主任医师主刀并带领手术团队在全麻下为彭女士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可以看到肿瘤表面血管怒张,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在其周围也紧贴着数支大静脉,再加上肿瘤体积巨大,手术空间狭小,这要求术者的操作必须谨慎入微,否则中稍不留神便可能导致大出血或造成瘤体破裂。在手术室和麻醉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手术团队通过娴熟的手术技术、精准细致的分离操作,仅花费2个多小时便将这个有着足足20cm直径的肾上腺巨大肿瘤完整地切除下来,且周围器官组织并未受损。而彭女士术后安返病房住院恢复1周,便平安顺利地出院了。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该肿瘤为肾上腺髓质瘤。 邓刚主任术后表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超声刀等手术辅助设施的完善,凭借着手术用时更短、创伤更小、恢复较快、患者痛苦少,最终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疾病的金标准。肾上腺肿瘤的性质与肿瘤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直径在6cm以上的肿瘤为巨大肿瘤。由于肾上腺解剖位置深,毗邻大血管,特别是大肿瘤血供丰富,且恶性可能性相对较高,加之肿瘤体积巨大,周围解剖结构不清,因此容易出血,并且可能与周围粘连紧密,手术难度大,治疗困难。往常通常认为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仅适用于体积较小的肾上腺肿瘤。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同样适用巨大肾上腺肿瘤的治疗,并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既往工作经验,针对不同患者调整禁忌证处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手段,提高手术有效性。 希望广大市民都能够引起重视,有问题及时来找邓刚主任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邓刚主任门诊时间:周日上午专家门诊、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四下午名医门诊     本例患者术前/术后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对照图                                          背景知识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是成对的腹膜后器官,位于肾脏的前上方和内侧面。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可产生具有不同功能的激素。因此,根据肾上腺肿瘤按照是否有激素过度分泌状态,不同的肾上腺肿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有的肾上腺肿物可以伴随着高血压、肥胖、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表现,而有的则可以表现为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也有的肾上腺肿物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的大小,会出现压迫周围器官、组织导致疼痛的情况。甚至有些肿瘤体积巨大,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腹膜后肿瘤的筛查和早诊,主要依靠常规体检。B超作为无创的检查方式,可以发现大部分2cm以上的腹膜后肿瘤。B超发现可疑病灶后,一般需要通过CT或磁共振再次确认,并根据CT或磁共振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从治疗层面来讲,肾上腺肿瘤以手术为主,对不能手术或手术切除困难的患者方选用其他治疗方法。并且大部分良性肾上腺肿瘤经手术治疗是可以痊愈的。对于其他原发肿瘤肾上腺转移的治疗方案多大同小异,对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并术后辅以放化疗。以往的观点认为孤立的转移灶才是手术治疗转移癌的金标准,然而随着认识和技术的进步,对于有些选择性的寡转移(在最多2个转移部位中总转移灶不超过5个)患者多处转移灶切除,包括双侧肾上腺及肾上腺外转移,仍可有效延长患者存期。 肾上腺髓脂瘤:肾上腺髓脂瘤又称髓性脂肪瘤或骨髓脂肪瘤,主要由成熟脂肪组织与髓样组织组成的一种肿瘤,在肾上腺皮、髓质均可发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是一种无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良性肿瘤,但也可偶伴内分泌症状,当肿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和组织或肿瘤发生内出血时,可表现为腰腹部胀痛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因瘤体破裂大出血而休克。肾上腺髓脂瘤术前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显示肾上腺区含有脂肪组织呈强回声,CT扫描显示与脂肪密度等值或略高的肿块,部分区呈团块状、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MRI有多面成像的优点。肾上腺髓脂瘤具体病因较为复杂,常表现为单侧病变,其治疗主要通过手术治疗。

邓刚 2023-11-23阅读量2003

一文读懂|胰岛素抵抗的这6个...

病请描述:      男性,43岁,体检报告显示空腹血糖偏高(6.9 mmol/L);医生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c1)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糖代谢异常情况,结果如下:诊断:糖尿病前期合并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出现远早于糖尿病诊断      胰岛素抵抗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胰岛素调节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减弱,这是机体对能量过剩的一种代偿反应。      大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存在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上述病例提示我们:胰岛素抵抗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出现,远早于糖尿病诊断!      从危险因素来看,长期摄入高糖、超重或肥胖等会使胰腺超负荷工作,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平衡血糖。长此以往,胰腺功能受损,不足以维持胰岛素代偿,致使血糖升高而逐渐发展为糖尿病。      因此,建议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降低人群,尽早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延缓糖尿病的进展。胰岛素抵抗只在血糖异常的人群出现?     胰岛素抵抗并非完全的病理概念,正常人特定的生理条件下也会存在,比如青春期和妊娠中后期。     儿童随着青春期启动,出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至青春期结束可恢复正常。     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则是因为孕期皮质醇、孕酮与肿瘤坏死因子-α等激素或因子大量分泌,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母体组织因此减少对血糖的摄取而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以供胎儿的生长需要。     另外,胰岛素抵抗亦见于老年人。老年人活动减少并常见中心性肥胖,很多老年人还长期服用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在内的各种药物,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并促进糖尿病的发生。1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吗?     部分1型糖尿病(T1DM)患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T1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30%~50%。T1DM需要胰岛素治疗,因胰岛素由外周给药,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直接由门静脉入肝不同,故存在相对外周高胰岛素血症,这是造成T1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此外,生活方式变化诱导的超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也是T1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如何判断胰岛素抵抗程度?     胰岛素剂量、血浆或血清胰岛素水平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及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级。一般胰岛素抵抗     空腹胰岛素水平为20~70 mU/L(1 mU/L=6.00 pmol/L);OGTT胰岛素峰值为150~350 mU/L;胰岛素剂量为1~2 U/(kg·d);日胰岛素总量<200 U。严重胰岛素抵抗     空腹胰岛素水平>70 mU/L;OGTT胰岛素峰值>350 mU/L;胰岛素剂量为2~3 U/(kg·d);日胰岛素总量为200~300 U。极度胰岛素抵抗    空腹胰岛素水平>70 mU/L;OGTT胰岛素峰值>350 mU/L;胰岛素剂量>3 U/(kg·d);日胰岛素总量>300 U。胰岛素抵抗检查有哪些常见误区?只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盲目使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公式,观察不了胰岛素分泌高峰大小和延时状态,无法分析胰岛β细胞衰竭的程度。只测空腹、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无法知道胰岛素分泌延时的高峰时间。只测空腹、服糖后1、2、3小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无法观察胰岛素的早期分泌缺陷。用馒头餐代替葡萄糖:对胰岛素早期分泌刺激不敏感。只测胰岛素不测血糖:无法分析胰岛素降糖的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间歇性禁食较单纯热卡控制更有效?     间歇性禁食是常用的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包括隔日禁食(ADF)、5∶2膳食和限时进食(TRE)3种。     间歇性禁食是否较单纯热卡控制更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同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Harvie等的研究显示,短期5∶2膳食较单纯热卡控制能更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Trepanowski等的研究显示,ADF的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单纯热卡控制相当。最近在中国人群的一项研究显示,热卡控制不论是否联合TRE都能够有效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通过TRE控制热卡并不优于单纯热卡控制。     无论是采取哪种饮食干预,核心还是控制好总热卡、膳食成分及进食时间。

俞一飞 2023-10-25阅读量1455

硬膜外脂肪增多症:都是脂肪惹...

病请描述: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是导致腰痛的常见原因。但其实还有很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腰痛,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也是其中之一。 啥是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以椎管内硬膜外脂肪病理性增生为特征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存在于椎管内硬膜外间隙的脂肪组织较少,它是椎管的重要组成成分,给硬膜囊运动提供了足够的缓冲。但当椎管内的脂肪过度沉积时,它也会限制骨性椎管内硬膜囊的大小,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为啥会发生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的常见病因有: 1. 外源性激素使用不当; 2. 激素异常疾病,如库欣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 肥胖症; 4. 特发性因素。 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有哪些表现? 部分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当脂肪组织体积较大时,可压迫脊髓、神经根、马尾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当增多的脂肪分布于胸椎管时,进行性背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当增多的脂肪分布于腰椎管时,患者还会缓慢出现髋部和下肢进行性无力,以及麻木和感觉异常,有时还会出现神经根症状。 如何诊断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由于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与临床上更常见的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很难区分,一般需要通过MRI检查进行诊断。MRI检查也被认为是硬膜外脂肪增多症诊断和分级的最佳方法。 在排除了相应节段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肿瘤等病变,且无相应节段手术、放疗史的基础上,可以按下列标准诊断硬膜外脂肪增多症: 1. 病史、体格检查与节段相符; 2. 轴位MRI提示病变节段硬膜外脂肪厚度>7mm; 3. 轴位上硬膜外脂肪厚度占管径>50%; 4.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明显超过矢状位正中层面相邻两椎板缘间连线(胸腰段); 5.BMI>27.5; 6.长期激素使用史,或有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等。 硬膜外脂肪增多症如何治疗? 1. 对于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的硬膜外脂肪增多症患者,一般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要求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包括减少过多的类固醇激素(外源性或内源性)、减轻体重等;对于原发疾病导致内源性类固醇激素分泌过多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还可以选择止痛药物对症治疗。 2. 对于临床症状严重,出现进展性神经功能损害,且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急性瘫痪或尿潴留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开放手术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椎板减压术与脂肪切除术联合手术,或椎板减压术、脂肪切除术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手术。微创手术则可以选择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技术等。

许鹏 2022-05-14阅读量1.4万

生理性肥胖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