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关节僵直 > 内容

关节僵直内容

中药一方,防治痛风

病请描述: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痛风病者体征:多为40岁以后,形体丰腴、素嗜酒食肥甘之“盛人”,且多有阳性家族史。《内经》日:“五八,肾气衰”,病者多因饮食不节、房室过度,脾肾先虚,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分别清浊失司,水谷不归正化,生湿化浊,肥甘醇酒致湿热痰火内生,内蕴脾胃,渐积日久,必与血结成瘀,愈瘀愈滞,流注关节,气血凝滞经络阻隔则发为痛风。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各个年龄段均可能罹患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关节部位出现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疼痛感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痛风发作与体内尿酸浓度有关,痛风会在关节腔等处形成尿酸盐沉积,进而引发急性关节疼痛。对于痛风饮用随低食物是比较普遍和健康的治疗方法。 减少食用肉类、野味、海鲜、含酵母食物和饮料等限制饮酒。酒精在发酵过程中会消耗人体大量水分并产生大量嘌呤,人体内嘌呤含量越多,代谢产生的尿酸就越多,同时酒精刺激肝脏也会产生尿酸,而这会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和痛风对人体的危害。 痛风的风险因素主要就包括一下几种:一、肥胖: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而且肥胖患者痛风发病年龄较早。二、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三、高血压、高血糖。四、富含嘌呤的食物。五、某些药物。 通常痛风治疗可分为三部分:一、及早控制、缓解急性关节炎症发作;二、通过降低血中尿酸含量预防组织中尿酸进一步沉积;三、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减少由此导致的严重关节损伤、肾功能损害。 痛风发病十分痛苦,剧烈疼痛甚至可导致残疾。所以再好的治疗方式也不如及早防治,中医认为湿凝为痰,痰瘀胶固而成痛风石,缠绵难愈。痛风当属本虚标实,湿、热、痰、瘀为本病的病理关键,而因于寒湿者较少。同时,本病虽名“痛风”,实则非风,湿热痰浊瘀血流注并非外来,实是内生。与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凝滞所致之关节肢体肿痛的“痹证”不属同病。 治疗上,依据本病湿热痰瘀的病理关键,治以清热除湿,化瘀解毒为主,自拟痛风方:苍术15g,黄柏15g,薏苡仁30g,粉防己、羌活、姜黄各15g,赤芍15g,川牛膝10g,甘草15g。方中以二妙(苍术、黄柏)清热燥湿以除湿热下注之红肿热痛,两药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共为君药。粉防己,可助黄柏清利下焦湿热。薏苡仁甘淡微寒,主降泄,既健脾利湿,又长于祛除肌肉筋骨之湿邪。姜黄,《药性赋》言其:“能下气破恶血之积”,既入血分活血,又人气分散滞气,以破血分湿瘀之滞。赤芍苦微寒,既清血分实热,又散瘀血,以清血分瘀热。四者共为臣药。羌活辛苦温,气雄而散,升发之力强,既能透利关节止痛,又风能胜湿而助苍术、薏苡仁祛湿化浊,且可升发脾胃清阳,升清以助降浊,并可防黄柏、防己苦寒降泄太过而伤脾气,又与姜黄气味相投,盖血为阴津得温则行,湿为阴邪得辛方散,二者辛温之性与行瘀除湿甚合,是为佐药。少加川牛膝既助活血之力,又引诸药直达病所。又加甘草既缓和上药辛温燥烈之性,又防其苦寒败胃,共为使药。痛风石者为湿瘀成痰,加半夏、制南星、威灵仙、地龙;湿滞中焦,苔腻呕恶者,加木瓜、蚕砂、茯苓去黄柏;身窜痛者,加海桐皮、威灵仙、秦艽祛风活血通络;日久不愈,关节僵直变形剧痛者,为久痛入络,痰瘀凝结,需加虫类搜剔,如全蝎、蜈蚣、廑虫、地龙;日久不愈,腰酸腿软者,为久病及肾,改川牛膝为怀牛膝,加杜仲、续断;乏力、汗出、便溏、舌淡胖脉弦缓者,加黄芪、白术。应当指出,段老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萆薢、秦艽、威灵仙、蚕砂、薏苡仁、地龙、泽泻、黄芪、桃仁、当归等降血尿酸药,可提高疗效。

微医药 2023-02-28阅读量1280

帕金森病病人如何预测你的脑起...

病请描述:与其他疾病一样,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每个病人的效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脑起搏器也不例外,有的症状改善几乎达100%,有的只有改善30%~40%,甚至更低。在你决定做脑起搏器手术前,也许最关心的是装了脑起搏器后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有多大? 决定脑起搏器治疗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病人的选择,刺激电极植入的准确性以及术后刺激参数程控和药物的配合。不是每一个帕金森病病人都适合脑起搏器治疗。从帕金森病病程来看,脑起搏器通常适合中晚期的帕金森病病人。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在帕金森病早期,吃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不需要手术,除非药物副作用特别大,不能难受。但帕金森病吃药效果比较好的时间一般只有4~5年时间,医学上也把这个时间叫做“蜜月期”,随吃药时间延长,药效愈来愈差,药的剂量也愈来愈大,并且出现运动波动症状,如症状来去无踪的“开-关”症状,舞蹈样异动症状等。这个时候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到达满意效果,需要脑起搏器治疗。但如果到了很晚期,病人已卧床不起,肌肉关节已经固定畸形,这个时候即使安装脑起搏器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需要了解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期。 对吃药反应情况可预测脑起搏器治疗效果。通常有这样一个关系,如果病人吃左旋多巴剂制反应较好,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也就是说有药性时症状和没有药性时症状反差愈大,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愈好。安装脑起搏器的病人,一般要求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如果病人从一开始吃药就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也可能没有效果。但对震颤症状例外,震颤症状不管对药物治疗有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都有良好疗效。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两者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对不同症状改善程度也不一。对吃药能改善的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一般都有效果。对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症状效果最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运动迟缓也有明显效果。对启步困难、“冻结”症状效果差一些,对严重的姿势不稳没有明显疗效。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没有效果的一些症状,如便秘,痴呆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脑起搏器治疗无效。 脑起搏器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刺激疗法,但也要通过手术安装,把刺激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皮下,通过皮下导线把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来。虽然是微创手术,安全性很高,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感染及皮肤切口愈合不佳等。颅内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大概在1~2%左右,我们在2000多侧病人中还没有发生过。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麻木、头晕、乏力、发音含糊、声音低下及肌肉抽搐等,但这些副作用都较轻,一般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缓解或消除。

胡小吾 2022-10-16阅读量1558

帕金森病病人如何预测脑起搏器...

病请描述:与其他疾病一样,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每个病人的效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脑起搏器也不例外,有的症状改善几乎达100%,有的只有改善30%~40%,甚至更低。在你决定做脑起搏器手术前,也许最关心的是装了脑起搏器后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有多大? 决定脑起搏器治疗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病人的选择,刺激电极植入的准确性以及术后刺激参数程控和药物的配合。不是每一个帕金森病病人都适合脑起搏器治疗。从帕金森病病程来看,脑起搏器通常适合中晚期的帕金森病病人。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在帕金森病早期,吃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不需要手术,除非药物副作用特别大,不能难受。但帕金森病吃药效果比较好的时间一般只有4~5年时间,医学上也把这个时间叫做“蜜月期”,随吃药时间延长,药效愈来愈差,药的剂量也愈来愈大,并且出现运动波动症状,如症状来去无踪的“开-关”症状,舞蹈样异动症状等。这个时候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到达满意效果,需要脑起搏器治疗。但如果到了很晚期,病人已卧床不起,肌肉关节已经固定畸形,这个时候即使安装脑起搏器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需要了解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期。 对吃药反应情况可预测脑起搏器治疗效果。通常有这样一个关系,如果病人吃左旋多巴剂制反应较好,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也就是说有药性时症状和没有药性时症状反差愈大,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愈好。安装脑起搏器的病人,一般要求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如果病人从一开始吃药就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也可能没有效果。但对震颤症状例外,震颤症状不管对药物治疗有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都有良好疗效。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两者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对不同症状改善程度也不一。对吃药能改善的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一般都有效果。对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症状效果最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运动迟缓也有明显效果。对启步困难、“冻结”症状效果差一些,对严重的姿势不稳没有明显疗效。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没有效果的一些症状,如便秘,痴呆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脑起搏器治疗无效。 脑起搏器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刺激疗法,但也要通过手术安装,把刺激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皮下,通过皮下导线把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来。虽然是微创手术,安全性很高,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感染及皮肤切口愈合不佳等。颅内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大概在1~2%左右,我们在150多例病人中还没有发生过。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麻木、头晕、乏力、发音含糊、声音低下及肌肉抽搐等,但这些副作用都较轻,一般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缓解或消除。

胡小吾 2022-07-27阅读量8581

帕金森病病人如何预测你的脑起...

病请描述:与其他疾病一样,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每个病人的效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脑起搏器也不例外,有的症状改善几乎达100%,有的只有改善30%~40%,甚至更低。在你决定做脑起搏器手术前,也许最关心的是装了脑起搏器后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有多大? 决定脑起搏器治疗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病人的选择,刺激电极植入的准确性以及术后刺激参数程控和药物的配合。不是每一个帕金森病病人都适合脑起搏器治疗。从帕金森病病程来看,脑起搏器通常适合中晚期的帕金森病病人。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在帕金森病早期,吃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不需要手术,除非药物副作用特别大,不能难受。但帕金森病吃药效果比较好的时间一般只有4~5年时间,医学上也把这个时间叫做“蜜月期”,随吃药时间延长,药效愈来愈差,药的剂量也愈来愈大,并且出现运动波动症状,如症状来去无踪的“开-关”症状,舞蹈样异动症状等。这个时候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到达满意效果,需要脑起搏器治疗。但如果到了很晚期,病人已卧床不起,肌肉关节已经固定畸形,这个时候即使安装脑起搏器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需要了解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期。 对吃药反应情况可预测脑起搏器治疗效果。通常有这样一个关系,如果病人吃左旋多巴剂制反应较好,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也就是说有药性时症状和没有药性时症状反差愈大,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愈好。安装脑起搏器的病人,一般要求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如果病人从一开始吃药就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也可能没有效果。但对震颤症状例外,震颤症状不管对药物治疗有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都有良好疗效。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两者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对不同症状改善程度也不一。对吃药能改善的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一般都有效果。对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症状效果最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运动迟缓也有明显效果。对启步困难、“冻结”症状效果差一些,对严重的姿势不稳没有明显疗效。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没有效果的一些症状,如便秘,痴呆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脑起搏器治疗无效。 脑起搏器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刺激疗法,但也要通过手术安装,把刺激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皮下,通过皮下导线把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来。虽然是微创手术,安全性很高,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感染及皮肤切口愈合不佳等。颅内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大概在1~2%左右,我们在1500多侧病人中还没有发生过。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麻木、头晕、乏力、发音含糊、声音低下及肌肉抽搐等,但这些副作用都较轻,一般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缓解或消除。

胡小吾 2022-05-04阅读量8502

早中期骨关节炎,&ldquo...

病请描述:早中期骨关节炎,“无创保膝是优选”   膝骨关节炎(KOA)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外伤、长期劳损、慢性磨损、肥胖等多因素有关[1]。KOA发病初期症状隐匿,呈进展性,早中期干预治疗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而这一阶段患者的疼痛、肿胀、和畸形程度尚不十分严重。因此,在治疗策略上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即“无创保膝”的治疗手段。   “无创保膝”治疗,通常指在KOA进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给予膝关节相应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加长自身膝关节的使用寿命,从而避免和延缓手术时机。既能有效镇痛,改善关节功能,还能延缓或者阻止软骨退化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国际上有多部指南对该治疗手段进行了推荐,主要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两大类。   非药物干预 ◎基础治疗 旨在使患者对KOA有所认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起居习惯,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锻炼爱护关节[1]。具体包括:疾病健康教育、陆地训练、体重控制联合运动、身心运动(如太极、游泳等)、患者自我管理、认知行为训练等[2]。   ◎物理治疗 2021年出台的《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强调,正确合理的运动治疗和物理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3]。急性期进行物理治疗可止痛、消肿和改善关节功能;慢性期物理治疗的目的是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关节功能为主[4]。同时指南推荐了几种对于KOA疗效较好的物理治疗方法,例如:干扰电流电刺激疗法、脉冲超声疗法、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缓解KOA疼痛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有明显效果。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3]。 ◎针灸推拿 中医的非药物治疗对于减轻疼痛症状和缓解关节僵直也有积极作用。例如,针刺疗法可改善早中期KOA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推拿理筋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1]。但应注意所用方法可能对膝关节产生的潜在损害,要防止可能对后期治疗可能增加的感染等意外风险[4]。   药物干预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外用NSAIDs是欧洲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临床学会(ESCEO)指南推荐的第一步镇痛药物,局部使用可以发挥镇痛和抗炎作用,并降低胃肠道副作用,尤其是对于年龄在75周岁以上的患者。口服NSAIDs在ESCEO中被推荐为局部外用无效果,并且充分考虑口服的风险和禁忌后可使用,因其可能造成对胃肠道、心血管和肾脏系统的损伤[4]。对合并胃肠疾病及全身广泛性疼痛者可选择COX-2抑制剂或非选择性NSAIDs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年老体弱的高风险患者建议低剂量、短疗程使用[2]。 ◎骨关节炎症状慢作用药(SYSADOAs): 同样具有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等作用。ESCEO指南将其用于第一步的常规治疗中,并在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推荐药物级别的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作为一线用药[4]。 ◎透明质酸: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可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并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且安全性较高,适用于早中期KOA患者或有胃肠道和(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KOA患者[3]。 ◎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可以较快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持续时间较短,长期使用有加速关节软骨丢失的风险,因此需谨慎使用[3]。 ◎富血小板血浆(PRP): 对软骨细胞增殖和再生有积极作用,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对于处于KOA早期且症状较轻的患者,PRP显示出更好的疼痛缓解效果[6]。   ◎中药应用 中医药治疗在KOA的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医认为,KOA内因肝肾亏虚,外因复感风寒湿邪,留滞关节,或跌扑闪挫,损伤筋骨所致,属于“痹症”范畴。治疗以强筋骨、养气血、补肝肾、通经络为主,常用药物如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可用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所致的KOA治疗。   KOA无创治疗的新方向 除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外,基因治疗、小分子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等,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或将为KOA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新选择。   ◎基因治疗: 这是治疗KOA的一个研究热点。其基本概念是通过关节内注射递送编码治疗产物的cDNA,从而使关节内内源性基因产物持续合成,而腺相关病毒(AAV)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关节内注射病毒载体。在动物模型研究中,针对神经生长因子(NGF)、金属蛋白酶13(MMP13)或白细胞介素1β相关基因的治疗被证实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软骨结构损伤[6]。 ◎小分子药物治疗: 这是近年来KOA治疗的一种前沿方法。如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抑制剂SM04690,可以抑制β-连环蛋白依赖性信号通路抑制软骨降解,促进透明软骨再生,缓解关节间隙变窄。此外还有小分子药物RCGD 423、ACY-1215通过阻断炎症信号的传递,减少软骨细胞凋亡,抑制软骨基质降解来影响KOA的病程发展[6]。 ◎干细胞治疗: 可通过干细胞定向的增殖分化完成受损组织的修复和替代,属于治疗KOA的一个新课题。但该疗法在国际上的争议较大,国内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6]。     结语 早中期KOA的治疗以减轻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无创保膝”治疗因其并发症少、创伤少、经济成本低的优势,成为早中期KO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KOA这样一种需要长期规范化管理的慢性疾病,将中、西医治疗方式相结合,汲取二者精华并扬长避短,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膝关节功能,达到延长自身关节使用寿命的目的。     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 参考文献: [1]章祥,陈定家.膝骨关节炎保守治疗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76-80. [2]邢丹,陈耀龙,曾宪涛,等.2019年《OARSI非手术治疗膝、髋及多关节骨关节炎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解读和推荐意见阐释[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3):258-266.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等.[J].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8):1291-1314. [4]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学专家委员会.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13(1):124-130. [5]周帅琪,梁龙,于杰,等.最新膝骨关节炎循证国际指南纵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5):388-391. [6]靳天,程志祥.膝骨关节炎非手术治疗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43):3525-3527.

微医药 2022-03-23阅读量9841

帕金森病,你如何&ldquo...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是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日益增高。据世界帕金森病协会资料显示,全球现有超过50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约有200万人患病,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并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7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到了2.5%以上。据估计,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的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家属和病人,大家可能也看过帕金森病一些小册子,各种处理条条框框也写得很清楚。但是,但是落实自己,可能会感到很困惑,如何更好来呵护大家往往不知所措。如在饮食上有什么讲究?多锻炼多活动有好处吗?“我应该怎样治疗?”该吃什么药?是不是适合手术?等等。 我想,我们家属和病人非但要知道如何呵护,应该有更高标准,也就是说要“绿色”呵护!我们通常讲环保要“绿色”,家具要“绿色”,实际上,今天讲的帕金森病,更应强调“绿色”呵护,“绿色”处理。我们讲的“绿色”是一种理念,通过各种方法呵护,以最小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因为帕金森病病人年龄不同、病程不同和症状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如果不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反而加重病情进展,出现严重治疗副作用或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那么如何做到“绿色”呵护?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对疾病的认识 得帕金森病是很不幸的,大家可能也知道,目前所有的内、外科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症状为目的,因为这个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加重,目前也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但是大家也不要悲观,实际上目前真正能够彻底根治的慢性病也不多,就那高血压和糖尿病来说,目前也不能根治。帕金森病进展不快,也不直接导致危及生命。我们临床上也经常看到十几年病史的帕金森病还能基本生活自理。所以只要我们采取合理治疗,可以很好控制症状,缓解病情进展,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融入社会和家庭,享受生活乐趣。 二、均衡饮食 1、食物多样,愉快进餐 2、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 3、经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 4、限量吃肉类 5、尽量不吃肥肉、动物内脏 6、多饮水 7、服药半小时后进餐 三、心里呵护 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常有孤独、内疚、失望、悲伤的情绪 1、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 2、关心同情,鼓励支持,把抗帕金森病作为全家事 3、多问候、多关心、多沟通病人思想,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4、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价值观 四、功能锻炼 因疾病不运动,关节就象生锈的螺丝一样被固定,身体素质变得很差,因此日常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很重要,散步、体操、朗读、唱歌、游泳、太极拳及任何简单易行的活动均有好处,让各部位的肌肉都动起来,但要注意安全。 五、“绿色”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也要讲究“绿色”,因为(1)任何帕金森病药物都有明显副作用:消化道症状,幻觉,异动,开关等;(2)帕金森病病人不是吃几个疗程药后症状缓解就可停服,而是如果一旦吃上,需要终身吃药,因此,帕金森病不同于肿瘤病人,早治疗,早根治。一旦吃上,往往终身服用;(3)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时间一般只有4~6年,随着吃药时间延长,疗效越来越低,所需要剂量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会失去疗效。 1、药物治疗时期 早期主要明确诊断为主。帕金森病早期如果症状不重,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可以暂时观察,不吃约,应尽量推迟吃药时期,采取加强功能锻炼的方法。如早期就给予大剂量抗帕金森病药物应用,虽然可以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但很可能加帕金森病进展,使帕金森病药物副作用提早出现。但如果症状明显,就应该及时吃药,以控制症状。因此,过早或过晚服用药物都是错误的。 2、  治疗因年龄而异 有几种原因可以认为年龄是决定何时及如何开始治疗的重要因素。首先,尽管年轻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较严重,但年轻患者通常比年老患者的疾病过程良性度高,智力状况好。另外,年轻患者常常预期要治疗20余年,所以,为了长期的治疗目的,应避免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加强为避免疾病恶化而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这是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相反,由于老年病人的年纪都比较大,因而较少考虑进行神经保护以及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的并发症问题。对60岁起病的病人前先用受体激动剂,尽量不用多巴胺济剂,60岁后起病的病人,适当应用多巴胺济剂。 3、  剂量因人而异 患者在服药时遵循下列原则:1、长期服药,不要突然自行停药。2、左旋多巴低剂量和剂量滴定原则,由于左旋多巴并不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而是一种改善症状的替代性治疗,并且可能带来副作用,所以主张在以最小的副作用,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生活能力的前提下,左旋多巴维持量越低越好。也就是常说的细水长流,不求全效。也有很多人就会只注意到“维持量越低越好”而产生误解,不管病情如何,一律美多巴半片,一日三次。甚至有许多患者病情到了晚期仍然是低剂量的左旋多巴。其实在该原则中这个“低剂量”并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的。如对美多巴而言,在早期可能每天一片半就能很好的控制症状,用三片就没必要。可是到了中晚期,即使是三片美多巴可能都不管用,要用四片方可,这时每天的最小剂量就是四片,而用5片就没必要。这就是所谓的“滴定”方法,一点一地增加,增加到症状有明显改善,却又没有明显副作用的剂量时为止。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应用也是这样原则择合理药物。有的病人一开始吃药就选择效果最明显的多巴胺济剂,如美多巴和息宁,该类药物效果明显,但可能使副作用提早出现。因此,对年龄较轻的早期病人,应选择多巴胺激动剂,如泰舒达等,该类药物虽然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但可推迟药物副作用出现;对年龄较大的早期病人,可应用多巴类药物。随着病情发展,需要的药物剂量越来越大,因此吃药需要做到“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即剂量尽可能小,长期规律地服用,能达到80%左右效果即可。 六、“绿色”外科治疗 1、毁损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有些病人一提到外科手术,就毛骨悚然,其实这是一种对外科治疗认识上的片面。外科治疗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规治疗。外科治疗方法有毁损术(细胞刀)、脑起搏器治疗、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帕金森病是由于脑内多巴缺乏,导致脑某些神经核团异常兴奋,从而产生帕金森病症状。毁损术是通过射频热凝方法把脑内异常兴奋的神经核团摧毁,以达到消除症状。但这种损毁是永久性的,不可逆性的。摧毁区域的神经核团又是脑神经中最重要的部分,毁损范围过大或毁损定位不准确,容易造成治疗效果不好或并发症,毁损灶过小或不彻底,症状又很快复发,因此要求临床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帕金森病往往有双侧肢体症状,毁损术一般只做一侧,就是只解决一侧肢体症状。“细胞刀”有一个固有的风险就是脑出血,这可能会带给病人灾难性的后果。目前研究进展比较多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基因治疗,由于众多的技术难题还远远没有突破,治疗效果不肯定,副作用也难以控制,因此还基本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1、脑起搏器是较绿色、安全的外科手术 欣慰的是科学家们发明了比毁损术更安全有效的脑起搏器。脑起搏器在医学术语上称“脑深部电刺激系统”(DBS),火柴盒大小的电池连接两根极细的电极。外形及工作原理都与心脏起搏器非常类同。手术仅仅是把直径1.2毫米电极植到脑内神经核团,不需要摧毁神经组织。整个刺激系统均埋在体内,从外表看几乎看不见,也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它是一种神经刺激的可逆性疗法,对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可双侧同时手术。不影响今后其他新的方法治疗。刺激参数可通过体外电脑程控,体现了当今“绿色”治疗理念,所以脑起搏器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帕金森病外科治疗方法,也是近三、四十年来帕金森病治疗的最大进展。目前脑起搏器也用于治疗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舞蹈病等疾病。     国内自1999年引入这种治疗方式,截至 2013 年 4 月,中国大陆已经有超过 5,000 名患者接受脑起搏器疗法,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这种“绿色”的微创手术安全性很高,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主要是颅内出血、感染及皮肤切口愈合不佳等。颅内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大概在1%左右。在我们近700例病人手术中,没有发生脑出血,效果也较好。术后早期也可能有嗜睡、低热、恶心、呕吐等,但通常很轻,3~5天消失。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麻木、头晕、乏力、发音含糊、声音低下及肌肉抽搐等,这些副作用也都较轻,一般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缓解或消除。 2、脑起搏器治疗时期 吃药效果不理想,即使药量加大,药物疗效也不满意,症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或药物副作用较大,应考虑用外科治疗。在早期,症状较轻,吃药效果又好,不需要手术;在很晚期,即使手术,效果也不理想。 3、药物和手术治疗关系两者治疗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把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完全对立起来了,十分不可取。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早期对症状缓解和控制非常有效,即使是病情发展到中晚期,药物疗效减退的阶段,药物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这时症状愈来愈重,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病人十分痛苦,吃药也不行,不吃药更不行,这是一部分病人需要借助外科手段消除神经核团异常兴奋,解除症状,于是选择“脑起搏器”或毁损术治疗。 起搏器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延长药物作用的时间,减少异动等药物副反应,并且改善病人在没有药性作用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一部分接受手术的病人确实可以减少用药剂量,但减少药量并不是做手术的根本目的。 吃药不代表不需要手术,做手术也不是为了不吃药,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并不对立。因此,对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左旋多巴类帕金森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4、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患者都适合接受“脑起搏器”手术,盲目选择手术是很危险的,花一大笔冤枉钱还得不到效果。因此,你需要了解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适应征和最佳时期。 那么,那些病人适合安装脑起搏器治疗呢?简单来说,适合做“脑起搏器”手术的患者现在比较公认的标准有三条: (1)典型的帕金森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或曾经有效。 (2)经过完整的药物治疗后,症状还是无法控制或控制不满意,出现运动障碍合并症,调整药物也无法改善。 (3)没有严重的认知和精神障碍以及脑萎缩,且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和出血倾向。 5、脑起搏器治疗不可以根治“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所有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病原因还不大明确的神经进行性变性疾病,目前所有治疗方式都是对症治疗,没有一种可以彻底治愈疾病,包括“脑起搏器”,只能起到长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随着帕金森病基础病情发展,病人总体症状表现还会不可避免的加重。 “脑起搏器”可以全面改善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但并是所有症状都能达到100%改善,根据很多的临床实践,目前认为“脑起搏器”对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症状效果最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运动迟缓也有明显效果。但对开步困难、“冻结”症状改善非常有限,对严重的姿势不稳基本没有疗效。另一些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无法改善的症状,如便秘,痴呆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也是无效的。通常有这样一个关系,如果病人吃左旋多巴制剂反应较好,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也就是说有药性时症状和没有药性时症状反差愈大,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愈好。

胡小吾 2022-03-19阅读量9115

帕金森病病人如何预测脑起搏器...

病请描述:与其他疾病一样,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每个病人的效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脑起搏器也不例外,有的症状改善几乎达100%,有的只有改善30%~40%,甚至更低。在你决定做脑起搏器手术前,也许最关心的是装了脑起搏器后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有多大? 决定脑起搏器治疗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病人的选择,刺激电极植入的准确性以及术后刺激参数程控和药物的配合。不是每一个帕金森病病人都适合脑起搏器治疗。从帕金森病病程来看,脑起搏器通常适合中晚期的帕金森病病人。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在帕金森病早期,吃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不需要手术,除非药物副作用特别大,不能难受。但帕金森病吃药效果比较好的时间一般只有4~5年时间,医学上也把这个时间叫做“蜜月期”,随吃药时间延长,药效愈来愈差,药的剂量也愈来愈大,并且出现运动波动症状,如症状来去无踪的“开-关”症状,舞蹈样异动症状等。这个时候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到达满意效果,需要脑起搏器治疗。但如果到了很晚期,病人已卧床不起,肌肉关节已经固定畸形,这个时候即使安装脑起搏器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需要了解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期。 对吃药反应情况可预测脑起搏器治疗效果。通常有这样一个关系,如果病人吃左旋多巴剂制反应较好,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也就是说有药性时症状和没有药性时症状反差愈大,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愈好。安装脑起搏器的病人,一般要求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如果病人从一开始吃药就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也可能没有效果。但对震颤症状例外,震颤症状不管对药物治疗有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都有良好疗效。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两者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对不同症状改善程度也不一。对吃药能改善的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一般都有效果。对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症状效果最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运动迟缓也有明显效果。对启步困难、“冻结”症状效果差一些,对严重的姿势不稳没有明显疗效。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没有效果的一些症状,如便秘,痴呆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脑起搏器治疗无效。 脑起搏器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刺激疗法,但也要通过手术安装,把刺激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皮下,通过皮下导线把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来。虽然是微创手术,安全性很高,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感染及皮肤切口愈合不佳等。颅内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大概在1~2%左右,我们在150多例病人中还没有发生过。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麻木、头晕、乏力、发音含糊、声音低下及肌肉抽搐等,但这些副作用都较轻,一般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缓解或消除。

胡小吾 2022-03-16阅读量8459

帕金森病病人如何预测你的脑起...

病请描述:与其他疾病一样,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每个病人的效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脑起搏器也不例外,有的症状改善几乎达100%,有的只有改善30%~40%,甚至更低。在你决定做脑起搏器手术前,也许最关心的是装了脑起搏器后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有多大? 决定脑起搏器治疗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病人的选择,刺激电极植入的准确性以及术后刺激参数程控和药物的配合。不是每一个帕金森病病人都适合脑起搏器治疗。从帕金森病病程来看,脑起搏器通常适合中晚期的帕金森病病人。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在帕金森病早期,吃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不需要手术,除非药物副作用特别大,不能难受。但帕金森病吃药效果比较好的时间一般只有4~5年时间,医学上也把这个时间叫做“蜜月期”,随吃药时间延长,药效愈来愈差,药的剂量也愈来愈大,并且出现运动波动症状,如症状来去无踪的“开-关”症状,舞蹈样异动症状等。这个时候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到达满意效果,需要脑起搏器治疗。但如果到了很晚期,病人已卧床不起,肌肉关节已经固定畸形,这个时候即使安装脑起搏器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需要了解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期。 对吃药反应情况可预测脑起搏器治疗效果。通常有这样一个关系,如果病人吃左旋多巴剂制反应较好,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也就是说有药性时症状和没有药性时症状反差愈大,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愈好。安装脑起搏器的病人,一般要求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如果病人从一开始吃药就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也可能没有效果。但对震颤症状例外,震颤症状不管对药物治疗有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都有良好疗效。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两者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对不同症状改善程度也不一。对吃药能改善的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一般都有效果。对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症状效果最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运动迟缓也有明显效果。对启步困难、“冻结”症状效果差一些,对严重的姿势不稳没有明显疗效。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没有效果的一些症状,如便秘,痴呆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脑起搏器治疗无效。 脑起搏器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刺激疗法,但也要通过手术安装,把刺激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皮下,通过皮下导线把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来。虽然是微创手术,安全性很高,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感染及皮肤切口愈合不佳等。颅内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大概在1~2%左右,我们在1500多侧病人中还没有发生过。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麻木、头晕、乏力、发音含糊、声音低下及肌肉抽搐等,但这些副作用都较轻,一般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缓解或消除。

胡小吾 2022-03-09阅读量8451

骨关节炎分级诊疗

病请描述:OA治疗的最终治疗目的是缓解或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提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修复性治疗和重建治疗四层次的金字塔型的阶梯治疗策略。 1  KOA阶段治疗的4级治疗结题 1.1  KOA的基础治疗 KOA的基础治疗由预防保健和治疗康复两方面组成,包括对患者进行科学的相关医疗科普教育、中医康健调理、辅助支具保护、现代科学的肌肉锻炼以及适宜活动指导。 1.1.1 患者教育     主要帮助患者了解KOA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指导患者规范用药。 1.1.2 运动和生活指导 肥胖患者应当敦促减轻体重,指导患者避免损害关节的运动,例如长途疲劳奔走、爬山、上下高层楼梯等。 1.1.3  科学合理的关节肌肉锻炼 进行有氧运动;适度进行太极拳、八段锦运动;膝关节在非负重状态下做屈伸活动;进行有关肌肉或肌群的锻炼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1.1.4  中医和物理治疗 急性期物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止痛、消肿和改善关节功能;慢性期物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并改善关节功能。 中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症状和缓解关节僵直,包括按摩、热疗、水疗、针灸、推拿等。同时应注意对膝关节产生的潜在损害,防止可能对后期治疗可能增加的意外风险。 1.2  KOA的药物治疗 根据OA患者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内外结合,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的药物治疗。按药物使用途径分为外用药物、口服药物、肛门栓剂、静脉输入、关节腔内注射药物。药物作用范围分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根据药理作用分为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慢作用抗炎药物、镇痛药、抗焦虑药、中成药,以及透明质酸钠、几丁糖、富血小板血浆等关节内注射药物。 1.2.1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建议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中药膏剂等)。当皮肤有伤口、皮疹等不良状况时应慎用,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止使用。 1.2.2  口服药物 局部外用药物吸收较少和较慢,因此全身性药理作用也相对较弱,药物起效较慢。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可以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作用强于外用药物;同时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大。 NSAIDs类药物是治疗KOA最常用的Ⅰ类药物,建议首选选择性COX-2抑制剂,相对而言其胃肠道的副作用小,如塞来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等。 缓解关节疼痛、炎症性肿胀的慢作用药物,如地奥司明、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等。 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弱阿片类镇痛药及强阿片类镇痛药;对NSAIDs类药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及成瘾性。 抗焦虑药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精神改变,不仅可缓解因慢性疼痛导致的忧郁状态,还可增加中枢神经的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功能,尤其对于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可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如合用多塞平与阿米替林,或者单独使用乐瑞卡等。但应用时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有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疼痛,缓解OA的疾病进程,改善挂接功能。 1.2.3  肛门栓剂 具有吸收快、起效快的特点。常用的是NSAIDs类药物,用于不便口服药物的患者。 1.2.4  静脉输入 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用于不便口服药物的患者,多用于围手术期。常用的有NSAIDs类药物(如帕瑞昔布钠)、氟比洛芬酯、阿片类药物等。 1.2.5  关节腔内注射药物 常用的注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几丁糖、玻璃酸钠等,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该方法是侵入性治疗,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 1.3  KOA 的修复性治疗 1.3.1  关节镜清理术 关节镜清理主要针对伴有机械交锁或半月板撕裂等症状的患者,通过关节镜游离体清理、半月板成型等,能减轻部分早中期患者的症状。对已出现力线异常、明显骨赘增生的晚期患者,单纯关节镜冲洗或清理手术效果差。 1.3.2  关节软骨修复术及生物治疗 采用干细胞、软骨移植、微骨折技术、富集血小板血浆等多种组织工程及外科手段修复KOA病损的透明软骨,其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1.3.3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适合膝关节力线不佳的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包括胫骨结节截骨(纠正髌股关节轨迹不良)、股骨髁上截骨(股骨侧力线不良,多为膝外翻)、胫骨高位截骨(胫骨力线不良,多为膝内翻)。选择股骨、胫骨或腓骨截骨术,开放截骨或闭合截骨,要根据肢体长度、韧带肌腱止点是否受干扰、骨折能否愈合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1.4  KOA的重建治疗 1.4.1  膝关节部分置换术 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如果不伴有严重力线异常,且交叉韧带功能良好,可以实施单间室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预后良好。 1.4.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严重的膝关节多间室骨关节炎,尤其伴有各种严重畸形时,其绝大多数远期疗效满意。可作为KOA晚期的终极有效治疗方法。 1.4.3  极少数KOA晚期患者 由于同时伴发的其它疾病而预期无法通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得到理想疗效时,不适宜进行重建治疗,而可以选择膝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术。   骨关节炎是第四大致残性疾病,诊断治疗都应当趁早。先改变患者的观念与习惯,治疗药物要选好。

微医药 2022-02-21阅读量9468

帕金森病病人如何预测你的脑起...

病请描述:与其他疾病一样,药物和手术治疗对每个病人的效果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脑起搏器也不例外,有的症状改善几乎达100%,有的只有改善30%~40%,甚至更低。在你决定做脑起搏器手术前,也许最关心的是装了脑起搏器后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有多大?决定脑起搏器治疗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病人的选择,刺激电极植入的准确性以及术后刺激参数程控和药物的配合。不是每一个帕金森病病人都适合脑起搏器治疗。从帕金森病病程来看,脑起搏器通常适合中晚期的帕金森病病人。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治疗。在帕金森病早期,吃药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不需要手术,除非药物副作用特别大,不能难受。但帕金森病吃药效果比较好的时间一般只有4~5年时间,医学上也把这个时间叫做“蜜月期”,随吃药时间延长,药效愈来愈差,药的剂量也愈来愈大,并且出现运动波动症状,如症状来去无踪的“开-关”症状,舞蹈样异动症状等。这个时候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到达满意效果,需要脑起搏器治疗。但如果到了很晚期,病人已卧床不起,肌肉关节已经固定畸形,这个时候即使安装脑起搏器治疗,也无济于事。因此,需要了解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期。对吃药反应情况可预测脑起搏器治疗效果。通常有这样一个关系,如果病人吃左旋多巴剂制反应较好,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也就是说有药性时症状和没有药性时症状反差愈大,脑起搏器治疗效果也愈好。安装脑起搏器的病人,一般要求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有效,如果病人从一开始吃药就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也可能没有效果。但对震颤症状例外,震颤症状不管对药物治疗有没有效果,脑起搏器治疗都有良好疗效。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治疗两者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帕金森病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脑起搏器对不同症状改善程度也不一。对吃药能改善的症状,脑起搏器治疗一般都有效果。对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症状效果最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运动迟缓也有明显效果。对启步困难、“冻结”症状效果差一些,对严重的姿势不稳没有明显疗效。吃左旋多巴类药物没有效果的一些症状,如便秘,痴呆及其他植物神经功能症状脑起搏器治疗无效。脑起搏器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刺激疗法,但也要通过手术安装,把刺激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脉冲发生器植入胸部皮下,通过皮下导线把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连接起来。虽然是微创手术,安全性很高,但也有一定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感染及皮肤切口愈合不佳等。颅内出血是最严重并发症,幸好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大概在1~2%左右,我们在1500多侧病人中还没有发生过。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麻木、头晕、乏力、发音含糊、声音低下及肌肉抽搐等,但这些副作用都较轻,一般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缓解或消除。

胡小吾 2022-01-12阅读量8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