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发于婴幼儿及女性群体。本文综合医学研究及临床数据,深入解析血管瘤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及家属科学应对这一疾病。 一、血管瘤的概述与分类 血管瘤是由于胚胎期成血管细胞异常增生或分化异常形成的良性病变,可发生于皮肤、内脏、骨骼等全身各处。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多见于皮肤表层,表现为鲜红色斑块。 2. 海绵状血管瘤:位于皮下或深层组织,呈青紫色包块,常见于口腔、肝脏等部位。 3. 混合型血管瘤:兼具表浅和深部特征,可能伴随快速生长。 二、高发人群与病因分析 1. 高发人群 婴幼儿:约30%的血管瘤在出生时即存在,70%在出生后数周内显现,可能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 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1:3~1:4,推测与雌激素水平促进血管增生相关。 有家族史者:遗传基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 病因与诱因 胚胎发育异常:血管组织分化过程中基因调控错位是主要病因。 机械性损伤:孕期外伤或局部出血可能导致造血干细胞异常分化,形成血管瘤。 激素影响: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加速血管瘤生长。 三、症状与诊断方法 1. 典型症状 皮肤血管瘤:早期表现为红色斑点,逐渐增大并隆起,部分可能自行消退。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病例的60%,可能影响语言、进食功能。 2. 诊断手段: 超声检查:首选无创筛查方法,适用于浅表血管瘤。 四、治疗与预防策略 1. 治疗方法 观察等待:约5%的婴幼儿血管瘤在5岁前自然消退,无需干预。 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抑制血管瘤生长。 激光或手术:适用于影响功能或美观的病灶,如面部血管瘤。 2. 预防建议 孕期保健:避免外伤及有害物质暴露,降低胚胎损伤风险。 遗传咨询:有家族史者可通过产前筛查评估风险。 血管瘤虽多为良性,但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若发现皮肤异常红斑或肿块,建议尽早就医并定期随访。通过科学的医疗干预和健康管理,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邓娟 2025-03-28阅读量328
病请描述: 一、什么是太田痣? 太田痣,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是一种先天或后天出现的色素性胎记,常见于东亚人群。其本质是真皮层黑色素细胞异常聚集导致的皮肤病变,多分布于三叉神经第Ⅰ、Ⅱ支支配区域,如眼眶周围、颧部、前额等,颜色可从淡青色至蓝黑色不等,部分患者甚至伴随结膜、角膜色素沉积,影响视力。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邓娟指出:“太田痣不仅影响容貌,还可能因眼部受累导致视力问题。许多患者因缺乏认知而延误治疗,最终承受心理与生理的双重负担。” 二、太田痣的临床表现与发展特点 1. 分布特征:病变常单侧分布,少数为双侧对称,边界模糊,呈斑点或斑片状。 2. 颜色变化:颜色随季节、年龄波动,夏季较深,冬季较浅;青春期后可能趋于稳定,但部分患者成年后仍缓慢扩展。 3. 并发症风险:约10%的患者伴随眼部色素沉积,可能引发青光眼或视力障碍。 邓娟主任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患儿露露出生时面部有淡蓝色斑片,5个月后颜色加深并扩散至半张脸。经诊断为太田痣后,家属因未能及时治疗导致病情进展,最终通过多次激光干预才控制色素扩散。 三、太田痣的治疗必要性 传统误区:许多家长误以为胎记会自行消退,或担心治疗风险而选择观望。邓娟主任强调:“太田痣是终身进展性疾病,不会自愈。早期干预不仅能减少治疗次数,还能降低心理创伤风险。” 四、主流治疗方法与技术创新 1. 传统疗法的局限性 冷冻与磨削术:易留瘢痕,疗效差。 外科手:植皮后肤色不均,术后痕迹明显。 2. 激光治疗的革命性突破 邓娟主任团队长期致力于皮肤色素性疾病的研究,她指出:“Q开关激光是当前治疗太田痣的金标准。其选择性光热作用可精准破坏真皮色素细胞,不损伤周围组织,显著降低瘢痕风险。” 治疗原理: 激光穿透表皮直达真皮层,击碎黑色素颗粒; 碎片经吞噬细胞代谢排出,色素逐渐消退。 疗程与效果: 需分次治疗,间隔3个月,通常4-6次可见显著改善; 个体差异较大,部分患者需更多次数。 五、患者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1. 治疗疼痛吗? 邓娟主任解释:“Q开关激光痛感轻微,儿童可配合表面麻醉,治疗过程仅需10-30分钟。” 2. 治疗后护理: 避免暴晒,严格防晒 结痂期勿抓挠,预防感染 色素沉着多在数月内消退 六、结语 太田痣虽不致命,但对患者的身心影响深远。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邓娟主任团队通过先进的激光技术与个性化诊疗方案,已帮助数千名患者重获自信。她呼吁:“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面部异常色素斑,务必及时就医,科学应对。”
邓娟 2025-03-09阅读量862
病请描述: 在皮肤科门诊中,患者常常因皮肤上出现的各种颜色斑点而焦虑,尤其是色素痣的鉴别和治疗问题备受关注。作为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邓娟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人对色素痣的认知存在误区,甚至因盲目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本文结合邓娟主任的临床经验,系统解析色素痣的科学知识,帮助大众正确应对皮肤问题。 一、色素痣的多样性:颜色和形态的“迷惑性” 色素痣是由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的良性皮肤病变,但其颜色并不局限于黑色或褐色。邓娟主任指出:“色素痣可能呈现蓝色、红色甚至肤色,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病理类型。”例如: - 黑色素痣:常见于表皮或真皮交界处,颜色深且边界清晰; - 蓝痣:因黑色素沉积于真皮深层,呈现青灰色; - 太田痣:多发于面部,呈青褐色斑片; - 晕痣:中央为深色痣体,周围环绕色素减退环。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恶性黑色素瘤早期可能伪装为普通色素痣,若短期内颜色不均、边界模糊或体积增大,需及时就医。邓娟主任曾接诊一位患者,误将不规则红色斑块当作“普通胎记”,经皮肤镜检查确诊为早期基底细胞癌,通过手术成功干预。 二、治疗误区:激光并非“万能钥匙” “许多患者认为激光可以解决所有色素问题,这是最大的误区。”邓娟主任强调。临床中常见两类错误案例: 1. 误将皮内痣当色斑:一位年轻女性自行使用激光祛除“褐色斑点”,结果刺激痣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瘢痕形成; 2. 忽视交界痣风险:某患者颈部的黑色斑疹被误诊为黄褐斑,激光治疗后反而加速了潜在恶性病变的进展。 邓娟主任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约30%的色素性皮损需通过皮肤镜或病理检查才能明确性质。以下情况需谨慎选择激光治疗: 1.痣体表面凹凸不平或伴有毛发; 2.位于足底、手掌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 3.存在瘙痒、破溃等异常症状的病灶。 三、饮食与色斑:陈醋、酱油的“冤案” “每天都有患者问我:吃酱油会不会让痣变黑?”邓娟主任坦言,这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伪命题。从科学角度而言: 1. 黑色素代谢与饮食无关:色斑颜色由黑色素细胞数量和分布决定,酱油中的色素经消化道分解后不会进入皮肤; 2. 光敏性食物更需警惕:芹菜、柑橘类等含呋喃香豆素的食物可能增加光敏反应风险,但需结合紫外线暴露才会影响皮肤; 3. 真正的色斑“催化剂”:紫外线、激素变化(如妊娠、口服避孕药)、慢性炎症(如痤疮)才是需要重点防控的因素。 四、科学管理三步走:早筛、慎治、勤防护 五、基于多年临床实践,邓娟主任提出色素痣管理的核心策略: 1. 定期自检:采用“ABCDE法则”(不对称、边界不清、颜色不均、直径>6mm、进展变化)监测异常; 2. 专业评估:通过皮肤镜、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等无创技术明确性质; 3. 分层治疗: 1.稳定的小型色素痣可观察随访; 2.影响美观的皮内痣建议手术切除; 3.黄褐斑等色素沉着首选药物或光子嫩肤。 对于已接受治疗的患者,邓主任特别提醒需加强术后防晒,避免使用不明成分的祛斑产品。她曾接诊一位老年患者,术后因迷信“草药敷贴”导致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反而加重。 作为商丘地区皮肤病诊疗的权威专家,邓娟主任始终倡导“理性看待皮肤斑点”。色素痣的管理需要个体化方案,既不能过度恐慌,也不可盲目处理。通过科学认知和规范诊疗,才能真正守护皮肤健康。
邓娟 2025-03-06阅读量950
病请描述: 你可能听说过“红胎记”,在医学上它被称为“鲜红斑痣”。这是一种由于血管畸形引起的常见血管性皮肤疾病,通常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形成,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出生时就能被发现。 “红胎记”仅仅是皮肤颜色与正常部位不同吗?它会发生变化吗?是否只影响外观而不影响健康呢?很多家长面对宝宝身上的红胎记时都会有这些疑问。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的邓娟主任给出了详细解答:红胎记不仅是一片红色斑点,它是一种血管性疾病,涉及更复杂的病理变化。鲜红斑痣的发展演变示意图 总体来看,鲜红斑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重。颜色逐渐加深,面积逐渐扩大,表面逐渐加厚并隆起,甚至可能长出结节。这是一种终身进行性的血管病变,需要引起重视。 1. 累及一侧肢体 当鲜红斑痣累及一侧肢体,且较大或广泛时,可能会出现隆起或形成结节,伴有其他血管畸形。这种情况下,受累肢体可能会出现进行性的过度生长,导致两侧肢体大小不一。 2. 累及面部及五官 如果鲜红斑痣累及面部,尤其是侵及唇部、口腔内黏膜及牙龈,随着病情的发展,皮损会逐渐增厚,导致软组织肿胀。唇部的皮损可能引起唇外翻,影响唇部功能;口腔内黏膜的皮损可能会增生至结节,容易破溃出血,严重时会影响进食;牙龈处的皮损可能会导致暴牙畸形。此外,部分面部鲜红斑痣还可能合并脑部血管畸形。 3.心理影响 红胎记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健康,还会给患者和家长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障碍。长期不进行治疗,将对患者的一生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红胎记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邓娟 2025-01-09阅读量1764
病请描述: 许多新手父母在发现宝宝身上有红色斑点时,会担忧是否为血管瘤。面对这样的疑虑,选择正确的科室进行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当您怀疑宝宝得了血管瘤时,应该如何选择科室,以及在各种医院中如何找到合适的诊疗途径。 一、怀疑宝宝得了血管瘤,应挂什么科室? 首先,您应该选择具有血管瘤专科的医院进行就诊。对于儿童专科医院,通常会设有专门的血管瘤科室,您可以直接挂血管瘤科室的号。这样的专科医院针对儿童血管瘤的诊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设备。 二、在综合性医院应如何选择科室? 如果您所在地区没有专门的儿童专科医院,或者您选择前往综合性医院就诊,那么您可能需要到皮肤科或小儿外科进行就诊。虽然这些科室不是专门针对血管瘤的,但它们同样具备诊断和治疗血管瘤的能力。 三、关于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会首先对宝宝的病情进行诊断。区分血管瘤和胎记是诊断的重要一环。一旦确诊为血管瘤,医生会根据血管瘤的类型、大小、位置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血管瘤的治疗原则 血管瘤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现宝宝有血管瘤的可能,应立即进行治疗。因为血管瘤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尤其是长在颜面部的血管瘤,及时治疗有助于让血管瘤更快的消退,避免后续出现疤痕残留。 五、关于治疗方式 血管瘤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式,需要根据宝宝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家长应保持与医生的沟通,了解治疗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六、后续护理与观察 治疗后,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患处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七、心理支持与教育 面对血管瘤这一疾病,家长可能会产生焦虑和担忧。此时,医生会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家长了解疾病的知识,减轻焦虑情绪。同时,医生也会教育家长如何与宝宝沟通,帮助宝宝更好地应对疾病。 总之,当您怀疑宝宝得了血管瘤时,应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帮助,祝您和宝宝健康!
邓娟 2024-11-20阅读量2058
病请描述:玫瑰痤疮,一个浪漫的名字却给人不怎么浪漫的体验她作为损容性疾病,难以治愈那么,玫瑰痤疮怎样规范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根据《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来解读一下吧 1. 定义及病因玫瑰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中部反复潮红、红斑。她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神经血管调节因素、天然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微生态紊乱等。 2. 临床特点主要表现:(1)阵发性潮红:可在温度变化、日晒、情绪改变或辛辣刺激食物等的刺激下发生。(2)持续性红斑:可随外界刺激因素周期性加重或减轻,但不会完全自行消退,这是玫瑰痤疮最常见的表现。(3)丘疹、脓疱:圆顶状红色丘疹,针头大小的浅表脓疱,也可能会出现结节。(4)毛细血管扩张:浅肤色患者中较多见,肤色较深的患者中可能不易察觉。(5)增生肥大: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腺体增生和球状外观。次要表现(1)皮肤敏感症状:如灼热感或刺痛感等自觉症状。(2)水肿:面部水肿可能伴发或继发于红斑或潮红。(3)皮肤干燥:大部分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皮肤干燥、经皮失水率增加,少部分表现为皮肤油腻。(4)眼部表现:眼部症状通常是伴随症状,包括:眼周丘疹脓疱,睑缘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眼睑结膜充血,局部角膜基质浸润或溃疡,巩膜炎和角膜巩膜炎等。 根据“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认为玫瑰痤疮的基础治疗与护理就是长期修复皮肤屏障护肤保湿。玫瑰痤疮和皮肤屏障损伤之间互相影响,一方面,皮肤屏障损伤是玫瑰痤疮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玫瑰痤疮也容易加重皮肤屏障损伤,因此二者可谓是荣辱相生。 3.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损伤的主要原因:(1)自身特点: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相比较正常人要差一些,皮肤屏障更容易损伤;(2)炎症反应:玫瑰痤疮的炎症反应会破坏皮肤屏障;蛋生鸡-鸡生蛋(互为因果)玫瑰痤疮伤到皮肤屏障皮肤屏障被损伤后又表现为玫瑰痤疮的加重(3)不当治疗:玫瑰痤疮的一些不正确的治疗,比如外用药的刺激、不适宜的光电治疗或者使用不适合的护肤品,也可能破坏皮肤屏障。 4.如何进行玫瑰痤疮的治疗与护理呢,来看看“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吧!(1)修复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Ca2+等对皮肤屏障具有修复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可缓解干燥、刺痛、灼热等敏感症状,减轻阵发性潮红等临床表现,各种类型的患者均可使用。(2)外用药物治疗:抗炎类外用制剂:包括甲硝唑、克林霉素或红霉素、伊维菌素、壬二酸(推荐);过氧化苯甲酰(谨慎推荐)。外用缩血管药物:0.5%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1%盐酸羟甲唑啉乳膏。(谨慎推荐)水杨酸(谨慎推荐)。(3) 系统口服治疗:抗微生物炎症: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异维A酸:推荐用于增生肥大、丘疹、脓疱。 羟氯喹:推荐用于红斑、丘疹、脓疱。卡维地洛:推荐用于红斑。抗焦虑类药物:谨慎推荐(4) 光电等物理治疗:强脉冲光、脉冲燃料激光、CO2激光或铒激光、1064nmNd、可见光、射频、光动力等。 6.对于不同程度的玫瑰痤疮,怎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呢?(1)轻度的红斑、丘疹:以修复皮肤屏障,做好防晒等基本护理,稳定情绪等为主。(2)中重度玫瑰痤疮:-口服及外用抗微生物炎症类药物(见上)、口服调节神经血管类药物;-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保湿类护肤品(白凡士林及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Ca2+等的护肤品);-辅以物理治疗。-此外,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科学护肤、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刺激因素。(注意:以上方案的选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那么,在治疗前后,如何客观、动态的评估皮肤屏障功能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呢?7.评估方案(1)皮肤镜:红色或者紫红色背景上的多角形血管是皮肤镜下玫瑰痤疮的诊断线索。(2)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可表现为表皮萎缩变平及程度不一的海绵水肿。(3)组织病理检查:有创性检查,缺乏特异性,但可给临床医师以提示。(4)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如八光谱皮肤图像仪、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仪。 什么?没必要检测?肉眼就看的出来?看来对于“照妖镜”还是欠缺一些了解呀真是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有的皮肤表面看着白白净净没啥问题,检测结果却惨不忍睹,治疗上也可能会走弯路。先来浅看一下高科技检测吧! Eg1:八光谱皮肤图像仪(M8-3D)原理:采用现代科学AI智能图像检测技术,通过光谱分析及高清摄像综合测试,对皮肤表层的斑点、纹理、毛孔、血管,以及深层的紫外线色斑、棕色斑、红色区和紫质(卟啉)等方面进行精准分析。Eg2:无创性皮肤屏障功能检测仪(目前国际权威认证的皮肤屏障功能检测仪器)原理:是一项专业的的评价皮肤屏障情况的技术,由德国Courage+Khazaka公司生产,一般包括了CorneofixR胶带、皮脂测量仪、经皮水分丢失测量仪、角质层含水量测量仪、皮肤PH值测量仪等,评估皮肤生理功能(皮肤含水量、皮肤经皮失水、皮肤油脂及皮肤PH等),帮助医生精准制定治疗方案及提供护肤建议。检测注意事项:(1)检测前不要化妆,不涂隔离、防晒,做好面部清洁;(2)检测时保持面部表情足够自然放松。 经过权威的《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解读,大家对于玫瑰痤疮的规范治疗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吴佳纹 2024-11-01阅读量2787
病请描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它起源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这种肿瘤通常发生在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臂和腿部。如果不及时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会迅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预防恶性黑色素瘤的方法: 1.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是导致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外出,或者穿着长袖衣服、帽子和太阳镜等防护用品来保护皮肤。 2.定期检查皮肤:定期检查皮肤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任何异常的痣或斑点。如果您发现任何新的痣或斑点,或者现有痣或斑点发生了变化,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和干燥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感染,从而降低患上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 4.避免使用日光浴床:日光浴床可以产生紫外线B(UVB)和紫外线A(UVA),这些紫外线会增加患上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因此,应避免使用日光浴床。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患上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例如,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都是有益的做法。 总之,预防恶性黑色素瘤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定期检查皮肤、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日光浴床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患上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组织肿瘤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9-25阅读量1573
病请描述: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MM)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癌,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 1.防晒:紫外线(UV)辐射是导致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如使用防晒霜、戴宽边帽子、穿长袖衣物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2.定期自我检查:定期检查自己的皮肤,特别是容易受到阳光照射的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臂和背部等。注意观察痣、斑点或其他异常皮肤变化,如颜色、大小、形状的改变等。如果发现任何可疑的皮肤病变,应及时就医。 3.避免不必要的日光浴和晒黑: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长时间暴露,尤其是在中午时分。不要刻意追求晒黑,因为晒黑本身就是皮肤受损的表现。 4.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恶性黑色素瘤也很重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患癌的风险。 5.警惕遗传因素:部分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有家族成员患有黑色素瘤,其他成员应更加重视皮肤检查和预防。 6.及时就医:如果发现可疑的皮肤病变,应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7.遵循医生建议:如果被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可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8.定期随访: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的迹象。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 总之,预防和早期发现是防治恶性黑色素瘤的关键。通过加强防晒、定期自我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对于已经患有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积极的治疗和定期的随访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黑色素瘤与健康的问题或疑虑,可咨询我们专科医生。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1-08阅读量1222
病请描述:拉皮拉得越紧越好 拉皮拉得越紧,提升效果越明显,维持时间也会更长。这是很多求美者对拉皮手术存在的误解,也是很多新手医生追求的一个错误方向。 首先,面部皮肤是器官,一味地拉紧皮肤势必会把皮肤拉薄,后期可能会出现红血丝、斑点等后遗症。其次,拉得太紧,会造成面部五官怪异,比如吊梢眼、张不开嘴、歪嘴等。 所以,拉皮手术中,提拉要掌握好度,做好组织的提升复位才是关键。 去皮量越大效果越好 很多求美者认为,拉皮手术中去除的松皮越多,后期面部越平整,皱纹也越少。但其实,拉皮手术并不是单纯去皮这么简单。 在进行皮下组织的提升复位时,皮肤是随组织一起上提的,复位完成后有多少松皮就去多少。当然,皮肤松弛不严重的,只做组织的提升复位,不去皮也可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如果一味的多去皮,切口缝合时皮肤的张力势必很大,后期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坚决不做耳前切口 大部分求美者都更接受颞部发际线内的切口,她们认为在耳前切口,会留下非常明显的印记。 实际上,切口位置的选择,主要是以面部松垂情况为基础的。中下面部松垂特别严重的,增加耳前切口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术后提升的效果会被打折扣。 并且,切口经过较好的缝合,后期可以恢复不明显的效果,求美者不需要过于担心。 面罩不想戴可以不戴 术后不想戴面罩,无非就是不舒服、怕被别人看到。不过既然手术都做了,这点困难还是要克服的。 术后戴面罩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方面,拉皮手术后组织还没有完全长牢固,此时戴面罩给组织一个压力,能够帮助组织在新的位置上固定愈合。另一方面,术后面部有一定的水肿,为了加速消肿,减轻不适感,戴面罩是比较好的方式。
金蓉 2023-05-24阅读量1501
病请描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很多70后80后求美者都想让自己越来越年轻,那么今天就来说下能抗逆自然法则的拉皮手术! 拉皮手术也叫“除皱术”要想皱纹消失皮肤紧致,可不是简单的拉紧皮肤切掉多余的松皮那么容易! 减龄的拉皮手术能成功需要5个步骤 1切口设计:切口要根据求美者的面部情况来决定,如果年纪不大,皮肤还算紧致,开个颞部切口就可以,疤痕隐蔽,效果也不会太差。中重度下垂的求美者,可以联合耳前耳后切口,改善也会非常明显。 如果切口设计不合理,比如皮肤轻度松弛、非要给做个大切口,结果就是花更多的钱,受更多的罪,效果没有太大差异。 2皮肤剥离:剥离是提升的基础,没有剥离也就没有提升。我们的皮肤是分层的,拉皮手术中,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把皮肤逐层剥离,剥离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讲究。 一般来说,在合适的范围内,剥离得越深、范围越广,改善的效果就越明显,但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做到这一点。 3SMAS筋膜层提拉固定:很多皮肤的松垮,都是因为筋膜层松弛了,筋膜层下垂了,皮肤失去了支撑力,整个面部结构都会垮掉,所以筋膜层是面部提升的关键。 拉皮把筋膜层提上去了,组织复位、固定到年轻时的位置,皮肤自然会变得紧致又光滑。 4去皮:就是把多余的松皮去掉,但皮去多去少都不行,需要医生有准确的把握。去得太多,拉得太紧,皮肤不仅会出现红血丝、斑点等问题,皮肤张力过大,还会留下明显的疤痕。 5伤口缝合:最后的缝合也很关键,拉皮的缝合需要寻找张力平衡点,逐层减张精细缝合,针脚不能太粗,针距不能过宽,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 如果张力过大,则会影响切口四周血液循环,发生局部坏死现象,形成明显增生性疤痕,向上较强的牵拉,还会形成面具脸、耳廓耳垂变形。 拉皮手术并不是那么的简单,想要变美减龄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医生。
金蓉 2023-03-14阅读量1470